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利用语文教材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意识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它能通过一篇篇课文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部编版语文教材里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本文就是通过对部编版语文一二年级教材的分析,浅谈如何通过语文教材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意识。

【关键词】劳动;低年级;语文教材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里面提到“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笔者始终相信,语文课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实现了与一位位作家的对话,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如果利用好部编版语文教材里的劳动教育资源,是能够在课堂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的。下面将会以部编版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为例,浅谈如何利用教材内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意识。

一、通过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日常生活自理的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里有不少课文提到要学会生活自理,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如一年级上册《小书包》这一篇课文里就提到了书本里有许多文具,在课后习题“读一读,做一做”里要求学生学会“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和“我会自己整理书包。”这两个句子,并做一做。从这道课后习题可知,编者希望学生养成自己整理文具和书包的习惯。通过这一课教师除了培养学生整理文具和书包的劳动意识,还可以渗透相关的劳动意识,如自己穿衣服,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收拾碗筷等。从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这一课,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多么渴望快点长大。文中说到“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只有能生活自理,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长大,什么事情都懒惰,不愿意做的人不能说是长大了。此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能够自理了,并在全班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一年级下册课文《文具的家》写的是贝贝不爱惜文具,没有养成每天收拾文具整理铅笔盒的习惯,导致经常丢铅笔和橡皮,经过妈妈的教育,贝贝改正了坏习惯,从此文具都有了家,再也没有丢失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学会整理自己东西的重要性,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条理。在语文教材像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日常生活自理的意识的课文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慢慢挖掘和分析。

二、通过教材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一)通过教材关于劳动的句子及时教育

在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最开始的学习的内容就是《上学歌》,里面就提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可见,劳动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劳动和学习是一样重要的,只有爱学习和爱劳动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为祖国立功劳。日积月累里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付出了多少劳动才会有多少收获。在学到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性。教材里有很多类似的句子,教师不应该仅仅教会学生读和写,更应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语文学科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学科,也应该是引导学生成为有高尚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学科。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的资源,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做人。

(二)利用教材的正面例子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里有许多课文都提到劳动,里面有不少劳动榜样值得学生学习,教师应该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在情感上也有所获。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写了兰兰的小手全家都很喜欢,因为兰兰用这双手帮爸爸拿拖鞋,帮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双胖乎乎的手是热爱劳动的手,这样的手让大家都喜欢。同样,热爱劳动的孩子大家都爱,让学生明白爱劳动是一件好的事,可以让大家认同自己,喜欢自己。

在语文教材里除了有兰兰这些与学生形象相近的劳动榜样,还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也热爱劳动,能鼓励学生积极劳动。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里毛主席不怕辛苦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乡亲们永远都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里朱德同志不辞劳苦跟战士们一块去挑粮,即使战士们藏起了他的扁担,他仍然坚持挑粮,他的这种精神让所有战士敬佩,越发敬爱他。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额头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在场的人被他的行为动容。这些伟大的领袖们本不需要劳动,许多人愿意帮他们做,但他们都坚持亲自劳动,做大家的榜样。正是他们这种精神,才会让大家越发敬佩他们,以他们做榜样。教师通过这些伟人的故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光荣的,是让人敬佩的。

(三)利用教材的反面例子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里除了有很多劳动榜样值得学生学习,同时也有不少反面的例子,劝解学生不要懒惰。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个很经典的故事,故事里的小灰兔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的白菜,从此就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而小白兔却依靠自己的劳动拥有吃不完的菜。这个故事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比,可以让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和不劳动的后果。小灰兔这个反面例子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明白懒惰不可取。同样写懒惰没有好结果的还有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相比小灰兔,寒号鸟的结局更为悲惨。课文同样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将勤劳的喜鹊和懒惰的寒号鸟做对比,让学生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寒号鸟只顾着享乐,迟迟不肯做窝,最后在寒冬腊月中冻死。这样悲惨的结局让学生深刻明白懒惰是不可取的。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里那个人没有脚踏实地地劳动,最后禾苗都枯死了。这个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劳动需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可以知道,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但这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充分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发现的心,在众多课文中发现可渗透教育的点。

三、通过教材让学生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当学生明白了劳动的意义时,教师还可以渗透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给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古诗《悯农(其一)》时,通过古诗对农民伯伯辛苦耕种的描述,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需要珍惜。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描述了农民一年的辛苦劳作,其中“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这一句反映了农民的劳动成果是通过早出晚归的辛苦劳作得来的。二年级下册《千人糕》写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都是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得来的,每样物品都是很多人劳动才能做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不浪费那么多人的劳动。

四、利用教材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除了理论上的劳动教育,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尝试真正动起手来。在学习口语交际《做手工》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手工;在学习《小书包》和《文具的家》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练习收拾书包和文具盒;在学习《胖乎乎的小手》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帮家人做一件事。劳动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就是在这点点滴滴中不断增强的。

以上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了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的渗透教育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低年级学生到达“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的要求。其实语文课堂除了可以渗透劳动教育,还可以渗透其他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读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到如何做人。

参考文献:

[1]刘倩然.劳动教育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呈现[J].小学语文,2020(6):14-1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