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信息化平台和手段为教育领域带来改革的春风。尽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形式化、单一化等问题,心理教师群体能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使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学情分析,与课堂环节进行有机融合,规范课堂纪律,这将会提高课堂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一、“互联网+”时代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表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教学活动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偏陈旧、传统,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浪潮中,比其他学科教学模式逊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显得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时代的课堂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持的智慧课堂是传统课堂转变的结果,具有决策数据化、反馈及时化、互动立体化的优点。“互联网+”教学工作需要硬件设备(电子黑板、投影仪)和软件(“互联网+”教育领域应用)。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生特点
在2021年,小学生是1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信息化工具。而且,他们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乐于尝试和接受 “互联网+”产物。在新冠疫情、信息化和教育领域融合的背景下,大部分小学生参加过在线课堂,在家长协助下在互联网社群上传作业。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心理课时不足、心理教师配备不全,会出现备课教师不懂心理教学的情况。这导致有些心理课堂过于理论化,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渗透知识的现象。而且,课堂教材更新速度慢,活动形式单一,多为线下活动。
二、“互联网+”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涵
依托着“互联网+”技术,在新课改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以生为本,坚持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整合线上丰富资源,动态调整和完善相关课程内容,增强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建构实践探索
(一)搭建心理课堂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不同的线上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心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学习体验。疫情居家隔离时期,学生能够通过钉钉、腾讯会议、学校教育平台等参与心理课堂的直播学习,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心理微课”的学习。此外,学生更能搜索学习强国、慕课等教育资源平台,体验丰富多样的心理课堂。
(二)协助个性化学情分析
为了迅速了解学生对于课堂主题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收集等平台进行调查、资料收集。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本《心理健康》小学生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时,教师可提前用微信小程序“Fotoo”收集学生展示特长爱好的照片和视频,在教材课堂环节“小小展览会”上展示。这既能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爱好,又能通过展示同学自制媒体,提高课堂参与度,更能够减缓学生现场展示的压力。
(三)促进课堂环节信息化融合
信息化技术可以结合心理课堂的四个阶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化。例如,在暖身阶段,能加入流媒体中的拍手操、跑步游戏模拟画面,让学生更快投入课堂。在转换和工作阶段,加入视频介绍案例,让小学生有具象化的认识。在结束阶段,能通过“抽号”工具,选取分享感想的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性。
(四)规范课堂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常以活动形式开展,难以兼顾课堂活动趣味性和纪律性。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灵活利用平台和手段,规范管理课堂纪律。例如,在“班级优化大师”平台上,教师能用“噪音器”提醒学生低声说话,用“积分榜”表扬积极参与、批评违反纪律的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课堂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把握好“互联网+”的改革春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做好学情分析,与课堂环节有机融合,规范课堂纪律,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尽管现存信息化手段能提升心理课堂的质量,但市面上难以发现一个互联网应用是针对小学心理课堂的。希望在将来,能推出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平台和资源库,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013.
[2]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3]张细梅.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学文摘,2021(1):156-158.
[4]蔡敏夫,张卫平,李媛媛,肖宇,董欢.“互联网 +”背景之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科学发展,2019(10):114-115.
[5]逄程程.构建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新课程,2020(4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