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渗透于各行各业之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信息化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手段,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是教学督导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当下,传统督导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缺乏精细化,评价结果反馈滞后等。督导工作的方法影响督导工作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介绍在互联网下三种督导工作的新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督导;新方法
如今,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都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教育督导方式主要是以资料的收集和实地的调研为主。资料的收集主要是查阅被评估对象准备的资料,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会的形式。此方式专家组接触的教师,学生,家长数量少,容易导致信息收集不全面,对于收集到的信息无法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统计,也不利于问题的发现、结果的反馈以及问题的解决。但是互联网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科学的分析,从数据中直观地指出问题的所在,从而更好地进行结果的反馈,实现督导结果反馈的智能化。因此教育督导迫切依托信息技术,提高督导工作的科学性、精确性以及实效性。
一、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督导工作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建立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督导工作新模式。此方法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有利于准确全面地获取第一手的教学信息。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的基础数据都可以通过线上的平台进行汇聚,督导组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借助智能化的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数据亦可以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更深层次地看到问题所在。此外,平台可以把问题结果及时地呈送不同的主体,使得不同主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二、信息反馈双向互动,提升督导工作人文性。
信息平台除了可以收集、分析处理、反馈信息外,还可以进行双向的互动。在信息平台上督导组与教学主体、学习的主体进行即时性的信息以及意见交流。让原本冷冰冰的调查工作,成为一个有温度沟通的机会,让反馈做到更加及时,指导更加到位,对于督导工作的指导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高人民对政府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
三、建立大数据库,支持督导决策
在整合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库、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体检数据库、地区中高考成绩数据库、地区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地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支持教育督导基础数据库。教育督导基础数据库反映了各区及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能够定期的跟踪并且监控数据。此外,还包括督导评估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如各类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这些数据都能够为督导小组进行定性评价,以及决策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依据。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实现实地的调研和督导工作过程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整合和共享交流,将有利于提升督导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使得教育督导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丽娟,周航.“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