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的发展时代,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中,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监督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去进行,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对此,本文针对这一相关内容进行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资源;教学监督
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互联网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同时,互联网技术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领域的发展,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开始使用多媒体可见,微课堂等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随着教育的不断现代化,教育工作者如何追踪社会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课程督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已成为有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
(一)传播形式:短而快
在互联网的这一时代当中,知识的爆炸式以及信息的过剩,人们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地获取信息,久而久之,对获取知识的意愿也在逐渐地下降。而广泛的阅读以及零散的一些信息更能够跟得上现代人们快速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大多使用声音,图片和文字通过多个渠道发行。在传达相同的信息和情感时,效果要优于其他传播渠道,时间更短。由于其直观,简洁且易于使用的功能,所以,用户对于这一类型的短片会更加容易接受起来。通过是,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的用户更加倾向于用短视频的方式去进行交流,这一比例为37.3%。除此之外,将近有四分之三的用户式抱着观望的态度,占41.3%。”除了社交网络外,还包括新闻,广告,知识传播等。
(二)技术普及:编辑,短视频,多元素
有关专业人员对互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多个形式可以表示,如现在所流行的短视频,因为这些短视频是能够快读的进行拍摄以及编辑,最后进行播放,呈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并具有强大的共享功能。这样低成本、门槛低的功能软件,能够让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讲解知识内容,然后将它们上传到互联网当中,一眼就能在诸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共享,方便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方面、个性化学习。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课上:网络技术资源与多媒体交互配合
不管有多少实验性课程,都离不开书本知识的传授。许多基础科学教材只能用文字来表达,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只依靠知识内容和基础等都很难真正地理解教学的内容,不言而喻,目标是进行广泛的探索性学习研究。将所学习的知识文字通过直观的动画或者音频来进行转换,能够有效刺激学生视觉变化,而互联网这一技术就可以实现,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参与课堂教育活动,多媒体技术在娱乐和加深理解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通过3D动画模型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加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了解他们的知识也有助于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营造更积极的氛围。活跃的课堂风格和学习风格,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利用多种多维度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观高效。能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于学习和实践,坚持小学生求知心理特点,进一步坚持教育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二)课后:网络交流平台增加交流机会
对于传统的教育,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除了在课堂上,在私底下很少出现交流知识的情况。同时,在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也十分的有限,学生的大脑储存量有限,无法记住过多的知识内容,长时间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跟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并将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传送给学生,方便学生找出哪些是需要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同时,当学生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点,可以迅速通过网络提问教师,或者查找教学资源来进行解决,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这也是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这一优点的突显。
三、教学监督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十分迅速,让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着新的变化,通过建立课程教育改革,为了能够满足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监督这一方面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教育内容
身为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等系统,在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过登录系统来下载教师所分享的教育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真是的学习基础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建议,通过这一种方式,可以有效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
目前,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多开展教育活动,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互联网来丰富教学方式,而学生所运用到的各项移动设备也可以直接转化成为监督学生课堂质量的工具。
(三)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通过学生管理系统,来实时监督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出勤率,并及时给学生进行测试,监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两地监督管理和部门管理效率。
总结:互联网的来临,让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供。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多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学校以及教师,通过教育系统可以实施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都应巧用互联网,扬长避短,为学所用。
参考文献:
[1]何乙琦,虞益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电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2.
[2]孔伟芬."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时空拓展范式[J].青年时代, 2018(15):172-173,177.
[3]杜宏.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1):120-123.
[4]侯云合.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