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督导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督导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充分、高效、科学地履行教育督导职能,促进督导数据全面化、督导评估公平化、督导结果可视化、督导资源共享化,有效地提高教育督导的深度。
前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2015年曾提出:“以创新教育督导理念为先导,以建设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督导实践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核心,强化督学队伍信息化人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督导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督导质量,推动教育督导事业改革发展”。互联网+背景下,伦教教育督导应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督导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充分、高效、科学地履行教育督导职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督导的深度?
一、促进督导数据全面化
目前,街道教育督导评估组的资料和数据收集以查阅资料、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督导评估组进校接触到的教师、学生、家长等样本数量少,信息收集不全面。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失真,影响督导评估结果的科学公正。这种完全依赖人工的督导模式下,督导组不能大量接触到评估对象的信息,这样的督导缺乏数据和科学方法的支撑而影响说服力和公信力,从而影响了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因此,如何提高收集的评价信息的全面性?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督导的数据收集全面化变得容易实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及移动服务端的便捷性、高效性、即时性,通过各种系统可以随时随地为教育督导提供实时监控,即时采集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教育督导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督导数据的全面化,极大地提高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促进督导评估公平化
现有的督导评价很多都是“管、办、评”相对密切的治理体系。督导组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如:学校领导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采集督导评估信息。但在各个层面的座谈会上,与会者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顾虑,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影响了督导评估的公平。互联网+背景下,督导评估公平化就可以顺利地实现了。像街道督导组在评估学校行政工作的时候,采取每人一个独立的二维码进行评估,督导评估过程用包括手机在内的终端设备实现参会人员在虚拟空间里的互动,这样督导评估对评估过程实现“面对面开会”“背靠背交流”以及数据数量准确性的监控,从而最大程度实现真实观点的碰撞,达到真正的交流目的,让真实想法体现,让评估真实、公平。
三、促进督导结果可视化
督导检查组到学校校时间有限,加上处理信息手段落后,无法当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只能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打分,最后的督导结论往往是根据督学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进行判断给出,形成的督导报告主要还是以宏观定性描述为主,缺乏数据和科学方法的支撑而影响说服力和公信力,因而影响了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关联、整合、挖掘,实现同比、环比、结构、趋势、预测等多种分析,智能发现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动推送整改通知、发布预警信息,提高教育督导的精准度和智能化,促进督导结果可视化。
四、促进督导资源共享化
在我们街道,教育发展区域的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突出,家长对优质资源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解决优质资源短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督导需要重点打造的方向,打造“数字化校园”,促进培教小学、伦教小学、北海小学与下面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先进教育管理经验的分享。比如打造“空中课堂”,将街道名师的课程录制下来,供薄弱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促进督导数据全面化、督导评估公平化、督导结果可视化、督导资源共享化,从而提高教育督导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