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双减”政策影响下家长教育焦虑缓解策略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双减”政策下,为了更好地响应教育部门号召,各省市都在积极组织相关减负活动。基于该新形势,家长教育的焦虑也随之而来。甚至有教育学者提出“双减”实则是在减少学生家长的焦虑心理的论断。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双减”政策下家长焦虑的出现及其原因分析,探索出家长教育焦虑的缓解策略,以有效改善家长的焦虑情况。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长;教育;焦虑;缓解;策略

引  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的办公厅共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明确指出了减轻义务教育时期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的负担,也就是我们目前常常听到的“双减”,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培训负担,减轻家长过度的教育精力以及支出负担,以促使人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以及课业负担得以减轻的同时,家长的新焦虑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增加。目前,教育不仅关注智力,还关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因此,家长也需顺应“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对教育变化所产生的内心焦虑进行积极调节,通过更好的心态来应对孩子的发展,以助力于子女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除此之外,家长需明确“双减”体现出的现实意蕴,关注自身焦虑产生的深层原因,同时要注重自身焦虑所造成的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不佳影响,积极调整自身的状态,努力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真正实现持续性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概述

(一)家长教育焦虑的出现

焦虑是指以生理性紧张的躯体症状和对未来的忧虑为主要特征的负面情绪状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贯彻于每一个父母的思想中,但是,在当前的时代下,“鸡娃”已经成为常态,家长不断地给自己的孩子“打鸡血”,而家长们面对教育,也融入到激烈的竞争中,并认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所不足,更多以指标化、阶段化、计量化的方式开展教育,并开展全天的密集型教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家长比学生都积极,家长们的交流中也以“为子女未雨绸缪”的主流思想为主导。但是从专业的教育角度来看,其中康德表示,教育过程,儿童需遵循相应的法则,当中的“培养”与“训诫”则是必要的,特别是当前的竞争大环境,学生更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但是,“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实现了课内教学任务的减少,家长也不用再充当家庭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佛系”的家长都变得极其紧张。但如果管理不佳,就会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一对一的家教也就随之产生,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家长自身的经济负担。

(二)“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

“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社会性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并非个别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家庭、社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双减”在教育领域属于重要的变革,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教育均衡,还原原先的教育生态,以达到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效果。但是,高效的教学需求和欠缺的教学资源存有明显的矛盾,这就会影响到“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当前,家长们愈来愈注重学生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立足于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在已有条件下,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就提供什么,对教育过度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家长对教学资源的实际需求也愈来愈高,但是,受到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存在的差距影响,仍旧将全国的选拔考试以及分数当成主要选拔的标准,这种高学历高工资、低学历低工资的观念仍影响着家长与学生。因此,教育体系的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第二,家长的教育水平与经济能力存有一定的差异。收入程度不同的家庭对于“双减”政策有着不同看法,其教育水平与经济能力都会使家长产生焦虑,尤其是“鸡娃”的家长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焦虑。首先,家长们的收入相对有限,更希望学生可以达到阶层跨越,这就会出现“不上课外培训班、学业无法跟得上”“经济实力相对有限、请不起私教”等错误观念,这都会使家长产生相应的教育焦虑。其次,家长只是注重教育,对教育方式却缺乏重视,教育观落后,将自己的希望都转嫁给孩子,这种情况下,家长存在的教育焦虑就会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动力。所以,家长教育观亟需提高。

第三,社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大。校外的培训机构被取缔,由于就业的压力逐渐增大,教育焦虑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尤其是随着多种竞争逐渐加剧,相同竞争过程中个体愈来愈注重获取充足的优质资源。在教育中,不少部分学生为了获取到优异的成绩,都进行了超前学习,而家长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就会不断增加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压力,课外加课就如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样,见怪不怪。由此可见,“双减”的开展,只是从表面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却无法缓解当前社会普遍存有的“内卷”现象,这也使家长自身的教育焦虑愈发严重。

二、“双减”政策影响下家长教育焦虑缓解策略

面对家长的教育焦虑,家长需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正确面对自身的教育动机,与此同时,还需国家与学校的改革支持,以达到育人目标的同时,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心理。本文主要从社会、学校、家长三个角度,促进家长教育的焦虑缓解。

(一)社会要强化综合改革

“双减”政策的落实,既需家长给予相应的配合,也需教学工作的深入改革,并促进综合改革的强化。家长出现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缺乏且配置不合理。当前,优质资源相对有限,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实现最优发展。立足于家长形成的焦虑,社会就需注重综合改革,促进人才评价的整体方式转变,不可以将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掌握状况当做评判人的唯一标准。另外,需注重教育资源的具体配置模式转变,改善家长对优质资源的实际争抢力度,以达到为学生减轻负担的目的。同时,可经过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保证公共资源的比例一致性,避免出现教育资源存有的差距。

鉴于此,就需社会多方的一起努力,促进教育的高效发展,尤其是同区域存在的学校差距不断缩小,并经过义务教育的均衡工作开展,使学校实现良好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城乡学校等一体化建设,以实现优质资源在课堂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社会也需注重正确育人观念的落实,积极转变其对于人才的评价方法,积极办理好每所学校,以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择校热以及校外培训现象严重的情况。

(二)学校要落实升学标准

各个学校都需注重教育方针的有效贯彻,促进相关升学标准的落实。鉴于此,学校需注重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及的教育论述,促进党中央及国务院所提及的减轻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相关负担的相关决策落实,将“双减”工作当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办事举措,注重学校在教育当中的主阵地,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实现校外相关培训机构的规范,从而为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教育氛围。近些年,“双减”政策的落实,部分学校对于减负所提倡的目标存有一定的曲解,过于注重形式主义,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鉴于此,“双减”政策的有效开展就是促进升学标准的落实,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以促使学校作为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升学标准的有效落实,既能明确教育的方向,又能实现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促使学生在学校内部的时候就可以学到充足的知识,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同时促进家长面对教育的焦虑缓解,以此使家长有效减少让自己孩子参与相关校外培训的想法。

(三)家长要注重自我完善

1.家长育儿观的转变

家长属于学生的首任教师,其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通常有着重要影响,且对学生实现良好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教育观的正确性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家长自身的教育观也会影响到其自己的状态与情绪。首先,家长需注重其教育思想的转变,不能强硬地规划学生的人生,而需正确对待自身的角色,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与引导;其次,家长需正视其开展教育的具体动机,其动机通常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不可以只依赖外部的环境,其教育动机不能只限于功利角度,还需注重学生自身的长久发展与健康成长。所以,家长需形成良好的教育观,明确自身的教育动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立足于学生视角,为学生规划与其相符的人生,让学生成为其人生发展的主人。

2.家长能力的提高

“双减”政策下,人们对家庭教育具备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家长们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育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既能缓解家长自身的教育焦虑,又能形成和谐的氛围、良好的育儿观,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通常有着重要意义。和谐的氛围通常能够使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促使家长与学生实现高效沟通的同时,使家长充分了解到学生自身的真实想法、真实需求,并依据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促进育人素质及其教育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转变直接帮学生做决定的想法,而是关注学生自身的想法,以此提供给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双减”政策下,课余时间的合理运用问题极其关键,家长需引导学生科学运用学生在家里的时间,给予其良好指导,即明确规定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网络运用的方向,并对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网络的不佳行为。除此之外,家长需合理安排学生做一定的家务,积极融入家庭生活,指导学生按时就寝,要早睡早起,以保证学生自身的睡眠充足。一般来说,家长们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及其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影响,鉴于此,家长需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优化自身的教育观,促进其素养提高,以通过正确价值观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依据家长的教育焦虑,既需要社会增强教育改革,给予综合支持,又需学校积极转变相关选拔标准,促进育人阵地价值的发挥,而家长也需注重自身的教育观念转化,明确其对子女的教育动机,从而实现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减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从而使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马俊峰.“双减”减掉学生的负担后 如何减掉家长心里的作业、补习班?[N].河南商报,2022-01-05(A08).DOI:10.28373/n.cnki.nhnsb.2022.000011.

[2]周序.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06):96-106.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6.009.

[3]张锡,霍家宝.“双减”政策缓解教育焦虑现象的作用机理[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7.

[4]沈洁.“双减”政策背景下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策略探究[J].华人时刊(校长),2022(06):40-41.

[5]鞠瑞利.“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家长的焦虑心态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教学,2022(Z2):93-96.

[6]杨恬.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有声——省人大代表和社会教育机构人士热议“双减”大背景下的家长“焦虑”与新教育形态[J].民主法制建设,2022(01):22-23.

[7]黄冲,王志伟,姚奕鹏,杨哲,顾鑫凤.“双减”实施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N].中国青年报,2021-09-16(010).

[8]徐升.“双减”真正要减的是家长的教育焦虑[J].教育视界,2021(34):4-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