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那么将来进入社会将会有很大的困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小学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主观能动性
引 言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持续的提升。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把创造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相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小学信息技术的突破,首先要从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入手。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而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则不能渗透到这一层面。因此,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变革,要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探讨,把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设计和组织的各个环节,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对多种成功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将有益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要充分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等多个层面去探究,找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维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视观念上的创新,要善于整合资源,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不能因循守旧。当前的信息技术教科书编写得比较科学,但其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因此,在掌握好教材的基本要素后,必须根据学生的创造力,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以教材为基础,同时要进行扩展,尤其要把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综合素质有帮助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文字的输入和版面的编辑方面,老师可以让学生选出一份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然后输入到排版中。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使他们更有兴趣。在掌握了网页布局的基本技巧后,就可以自己设计网页和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艺术处理等,学生们会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创作上,对工具栏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对工具栏的使用也会越来越熟练,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也更有创意。
三、优化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将其与创造力的培养相融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摆脱单一的讲授模式,尽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讲讲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学习理解来使用相应的软件。因此,在完成了信息技术的演示后,老师可以将学生放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并将其与多媒体大屏幕相结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并通过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程序和要点。不管是示范的方法,还是出错的情形,老师都要能灵活地做出反应,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和深化,从错误的操作中吸取经验。尤其是当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错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判断,而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学习媒介,引导学生组建协作团队,把学习的目标交给团队,带领同学们进行思考,共同出谋划策,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用大家共同的思维去设计更漂亮的作品,让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四、整合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教育的保障
要想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必须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解释与指点,更要把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小学信息技术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未来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网络阅览、收集相关内容,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天气预报、制作健康生活专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五、小学信息化技术在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小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还很小,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好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就会变得很困难,会产生很多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导致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各位同学,在没有智能手机以前,大家都是用什么工具来进行网上聊天的?”当问题被提出来之后,小学生们会开始主动思考,这时,教师就会引出电脑的概念,通过电脑来操控聊天软件,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再让学生自己运用他们的想象去开发某些应用,从而有效地刺激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这对于小学生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性,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元素引入到小学的教育中去,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过程中,教师会告诉学生:“本课程将使用电脑进行绘图,由学生自己创作,并运用电脑的绘图功能,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事物画出来。”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做图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结束语
创新是教育教学的根本。而在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以创新为主要手段,逐步完善和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