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其往往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学科成绩,而容易忽视其良好品德的培养与健全三观的形成,特别是在当下信息复杂的环境下,辨识力低、自控力弱的孩子们更容易被不良信息、不良风气所影响,从而与家长、教师所期盼的发展背道而驰,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德育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以“少年军校”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促进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年军校;中学生;德育素养
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小屏传播时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样、种类多、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多带有不良价值取向的内容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如何让“少年”强起来呢?“少年军校”就是我主张的一种教育方法。“少年军校”可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吃苦耐劳、强健体格、磨练意志、端正品行、树立爱国守法遵纪修身的精神。
一、“少年军校”的运用价值研究
(一)“少年军校”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只教知识、不修身立德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方能在日后的发展中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而只有“才”没有“德”的人甚至会对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很多学校都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重点环节,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怀揣浓烈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已经成为学校展开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少年军校”是结合各年龄段青少年的共性、特征需求而开设的一门以部队精神为引导、以国防知识为辅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习惯与爱国情怀的综合性课程,“少年军校”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中的“德”与“才”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少年军校”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什么是少年军校?少年军校是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组织,在当地驻军(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的短期军事训练和课外军事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少年儿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因此,少年军校最重要的德育内涵是爱国教育。在少年军校开展爱国教育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革命传统,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少年军校”虽不像真正的部队那般严格抓纪律、抓生活,但也会依从于该育人趋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与管控。当代中学生多为00后、10后,生于物质充盈时代背景下的他们,不仅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家人的掌中宝,家长把他们握在手里怕碎了、揣在怀里怕化了,他们往往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其中很多甚至都不会自己洗衣服、叠被子。而通过少年军校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意志脆弱、集体意识淡泊等问题,在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纪律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锻炼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不怕困难、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勤奋学习,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去掉他们身上的娇气,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少年军校”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展开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少年军校”并不是脑门一热的冲动之举,而是在多重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持下进行,根据《中学德育纲要》《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去思考德育与国防教育间的关系,寻找二者的契合点,充分研究“少年军校”开设的可行性。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要求,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条例》,设置满足学生年龄要求同时具备实践指导意义的活动内容。围绕少年军校中的学员展开积极引导,在军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生活风气,并发挥军校学员在同龄人中的辐射作用,将良好风气延伸至全校范围。我们要对学生展开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素养教育、品德教育等,旨在讲解国防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纪律意识、集体意识、自立意识、国防意识等,使学生初步具备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明确“少年军校”的活动原则
首先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当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此,“少年军校”的展开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组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对“少年军校”所服务学生的年龄特性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其成长特点与受教育规律,选择少年容易接受的内容为切入点,丰富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少年军校”的主人,使其积极融入到相关活动中,以保障“少年军校”的目标达成。
其次就是要坚持社会化原则,“少年军校”的开展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因为从大的层面来说,不论是军旅文化亦或者爱国情怀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助社会资源是短时间内提高“少年军校”活动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方式;从师资力量的角度来看,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师范专业院校毕业为主,有过军旅生活的少之又少,而真正系统性体验过军旅生活和研究国防知识的更是屈指可数,为保障“少年军校”的教育质量,就需要我们从社会中招贤纳士,在不辜负军校主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合理地利用与开发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最后就是要坚持规范化管理原则,学校要逐步完善“少年军校”的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如内部沟通机制、考核表彰机制、学生评价机制等,促进“少年军校”朝着制度化、日常化方向发展。
(三)创设特色“少年军校”形式与内容
在“少年军校”的展开形式与内容的选择上,相关负责人要多下功夫,如我们可借助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群体的特性需求去设计相应的“少年军校”课程内容,这样既有地方特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感,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我们不仅仅可以将“少年军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分割开来,更能将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多项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浸润学生的品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军校”对德育的促进作用,相关工作者应该多学习、多借鉴、多思考,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少年军校”特色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少年军校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密结合,既丰富了德育内容,又优化了德育形式,同时促进了学校德育内涵的传承与发展。事实证明,发挥少年军校这一德育新模式的特殊作用,能够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黄宏生.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2]饶远丽.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
[3]付碧群,张俊.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湖北省武汉市新河街学校“雷锋少年军校”简介[J].新班主任,2021(06):73.
[4]张琼文.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学校红领巾学院特色课程——以“少年军校”课程为例[J].平安校园,2019(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