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中职生多因没有升学压力,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要比普通高中学生更具有技巧性。笔者现结合平时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浅谈中职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将情感融入教育中,与被教育者相接触,也就是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持以真挚的感情,对学生要先采取“柔情”攻势,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信赖感与喜爱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
在升学压力方面,中职生没有高考的压力督促,难以形成自发努力的动力。由此,就需要班主任进行相关思索,如何管理好班级,使学生们拥有一颗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心态。人们普遍存在误区,认为中职生多是中招或高招制度下的“差生”。其实中职生并不存在智商、品行上的不足,只能说在学习上没有其他学生努力或是稍有欠缺,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不具备努力的资本。为了使每一个中职生都扬起理想的风帆、成为有用人才,班主任管理工作必须要张弛有度,结合情感教育才能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一、情感教育重在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无论是何类人群、何种职业都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只有被尊重,才会获得基本的存在感,学生也一样需要被尊重。尊重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求,教育家艾玛逊就曾说过一句话:“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尊重可以给人带来鼓舞和温暖,让他人懂得对方的友善态度,教师只有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相应地表达出自己的善意,才会积极回应教师的教育工作。
二、用真情鼓舞激励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这是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言行表达中必须注意自身的情感流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赋予真挚的情感。在对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导学生,秉着一颗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之心投入其中。不可一味将自己摆在管理者的位置,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
三、批评也要讲技巧。班主任善用情感教育艺术,抑扬有致,把握情感诱导的“度”,要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
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打开学生心户。切忌随意谩骂、讽刺、挖苦学生,应该有重点地跟学生以谈心的方式进行交流,要秉持善意的态度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但没有约束性的情感教育却只会起到一种纵容态度,应学会刚柔并用,让学生懂得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做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人。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老师必须严厉批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关心你、爱护你,是为你着想,在“严师” 面前他就不会产生叛逆,因而理解老师的苦心。
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一碗水端平”,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原则,只要是自己班上的学生,不管他成绩好还是成绩差,不管他出身贫寒还是家境富裕,都应该平等地对待。一方面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和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朋友式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而绝不能歧视、辱骂训斥、讽刺挖苦。要注重赏识教育。当他们违纪时,都要公正地处理,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班主任的威望,从而为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注重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对个人、宿舍、教室、包干区等的卫生都要重视,以清洁卫生的“扫除力”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重视班级文化,如设计合理、颜色搭配得当的“班级公务栏”“学习园地”“团支部园地”等课室文化,能够无形之中提高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讲的兴趣。尊师重教,这本身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五、为人师表,树立情感威信
教师衣着得当,行为举止得体大方,品德贤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对于班级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是教师严格的批评家,他们每天观察着你的一言一行,班主任应该是他们的道德典范,以自己的行为向学生证明你讲的道理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树立情感,这就是“为人师表”。
六、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也是构成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
为了促使道德行为成为习惯:①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使他们经常保持一种良好行为,防比出现不良行为情境,以使良好行为经常反复成为习惯。班主任应注意从早操、课间操、上课、自习课、升旗、开大会等各个环节入手,来创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②明确是非,树立榜样。针对学校、班级的各种现象展开评论,明确是与非、善与恶、正直伟大与卑鄙丑恶、朴素平淡与庸庸碌碌的界限,并树立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榜样,使学生经常有可以比照
目标,激励学生迎头赶上。③在训练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努力的成绩,体验成功与进步的愉快。开展道德行为训练时,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会总结,必须言之有据,不能泛泛地表扬或批评,尽可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正面的情感体验,在积累经验中丰富道德情感。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放过对班级的任何好现象、好事的表扬机会,而对出现的问题也及时明确态度,作出处理。这样学生做了好事内心会感到欣慰,做了错事则会懊悔、自责,时间一长就会表现出一种直觉道德感,随着问题的明朗和认识的深化,行动也就坚定了。④发挥集体舆论的作用,利用奖惩来巩固好习惯。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通过倡议书、学习竞赛等形式调动起大多数学生,扶正祛邪,培养良好风气。⑤帮助学生分析坏习惯的危害性,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掌握克服的方法。一是讨论日常生活中人们遵守或违背准则的是非界限;二是采取监督法、互助法、活动替代法等帮助学生克服坏习惯。同时结合实际指导学生改掉坏习惯。
七、班级管理中注重与家长情感的沟通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由于现代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中职生多来自农村,父母多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直接造成在校学生的差异很大。要多与家长电话沟通,必要时邀请家长来校,给家长们一次了解学校教育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建立“学校—家庭”的良好交流网络,让家长在此过程中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双方慢慢建立互信和统一的认知关系。这样,不论对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来说,都有其无可争辩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情感教育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发挥情感教育的力量,才能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凸显出更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武立.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沟通与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3):49-50.
[2]黄监.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企业家天地,2012(1):106.
[3]陈建华.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34.
[4]刘智勇.浅谈职业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175.
[5]王体满.浅论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09(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