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各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发展需求,当前政府部门致力于高职院校专业人员的组织建设,职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场所,此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结合幼教专业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为幼教专业学生渗透正确的传染病预防、管理手段,实现学生专业性的发展,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传染病;高职院校;教师;卫生
当下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持续上升,其中为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幼教专业的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其中教师为有效展开学前卫生与保健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幼儿园传染病及其预防手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此活跃课堂情境加深学生知识印象,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效率。
一、幼儿园常见传染病探析
幼儿在传染病传播环节属于易感人群,学前阶段幼儿的年龄在3-6岁之间,儿童免疫力一般较低,缺少自我防范意识,并且幼儿园常见传染病会伴随季节的变化逐渐交叉产生。其中学前阶段常见的传染病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腹泻、肠炎等,并且根据季节的变化传染病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其中手足口病在幼儿园较为常见,高发期集中在5-8月份,猩红热则在冬春季较为常见,秋季则常见到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四季发散,冬春季更加多见。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幼儿抵抗力低下,同样环境卫生及传染病防范措施也是重要的因素,幼儿园在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当充分发挥卫生环境保护优势,主动切断传染源,重视幼儿园卫生环境的保护,主动提醒幼儿家长做好防护措施,以此有效避免传染病范围的扩大。
二、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师忽视晨检工作的开展
晨检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第一环节,在晨检中能够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结合当前工作开展现状发现,部分教师尚未跟随教育引导贯彻落实该项工作,通常在晨检中没有严格按照一问、二摸、三看、四查的顺序展开记录。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较少且素质水平低下
结合当前大部分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的数量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保健人员的选聘,其中幼儿园150名儿童最少需要配备一名卫生保健人员,但根据社会调查显示部分民办幼儿园保健人员严重缺失,且部分卫生人员学历水平低下,对于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了解较少。保育员忽视传染病专业知识的积累,难以及时根据幼儿的症状发现其所患的传染病,卫生专业人员的缺失严重影响保健工作的开展。
三、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与管理途径探究
(一)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完善
为推动卫生与保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主动站在学生发展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其中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教师单纯依靠教材进行知识讲解,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失去探究欲望。为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积极围绕课程主题展开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讲解,通过真实的教育案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了解传染病肆虐在幼儿园产生的后果,以此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实现自身幼教技能的快速发展。
举例,教师在进行高等专科阶段幼教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问题互动实现课堂导入,询问学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传染病”,学生之间回忆生活经历并展开交流互动,其中教师可以跟随学生谈话内容进行图片的播放,给予学生更加直观地课堂体验,在此基础上实现课堂推进。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环境,其中针对幼儿园中常见疾病进行讲解,针对不同器官疾病的种类也有所不同,例如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哮喘、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当前各个国家也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其中幼儿为弱势群体,免疫力低下且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受到感染。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真实的幼儿园录像让学生观察患有疾病幼儿的身体反应,其中结合知识理论进行验证,教师还可以播放幼儿园老师照顾儿童的视频,以及因为幼儿园表现良好获得荣誉的视频,通过该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最后,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疾病的猜测,例如幼儿在患有发热症状时会出现身体乏力、面部憔悴等现象,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模仿,让学生准确猜出疾病名称,并且学生还需要讲述该疾病的日常预防措施,例如尽量避免到人流过多或场所集中的地方,生活中多给儿童喝温水、多吃维生素等,教师通过课程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同样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怀,使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完善。
(二)积极围绕课程主题实现教学手段创新
教师运用单一教学手段展开卫生保健知识讲解,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样影响课堂质量的发展,其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角度进行问题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倾向于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保证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教师可以围绕课堂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教师、保育员、幼儿的角色展开互动,以此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印象。在后期踏入学前教育领域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幼儿存在的身体问题,以此对症下药切断传染源,推动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发展。
举例,教师在进行高等专科阶段幼教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四章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围绕本节课教学主题实现情境创设,教师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传染性疾病?”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分析,手足口病、水痘在幼儿园较为常见,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患儿身体产生变化的图片,以此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丰富学生知识经验,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进行传播,且幼儿为弱势群体更加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其次,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预防手段后,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手段加深学生记忆印象,例如教师出示传染病患者的图片让学生推断是何种疾病,图片中学生可以看到患者皮肤上布满红斑,以躯干较多,分析其患有水痘。要想预防水痘的传播,学生认为幼儿应当及时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且尽量少去人流集中的场所,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教师还可以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展开提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最后统计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权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手段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实现卫生与保健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
(三)开展实践性活动增加学生实战经验
任何教育工作的开展仅靠知识理论的学习无法掌握该项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及时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手段,针对传染病知识的讲解应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正式面对幼儿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对症下药展开预防和管理。学生实战经验的增加不仅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同样避免后期在正式的教育生活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更加有利于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的开展。
举例,教师在进行高等专科阶段幼教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四章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种类,例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等,其中教师结合真实的传染病图片加深学生知识印象,比如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三岁以下孩子最易感染,病毒存在于患儿的咽部、粪便、唾液中,可通过唾液、生活用具实现传播,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手上会出现水痘样的疱疹。教师借助图片和教材进行详细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为及时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教师应当做到饭前便后给孩子洗手,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游玩。其次,在学生扎实掌握卫生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展开实战练习,教师充当裁判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打分,例如是否在晨检中仔细观察幼儿身体情况,是否重视班级环境的消毒和清洁,是否注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幼儿教师的不易,后期才会更加集中精力实现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将学生个人发展放在首位以此制定教学计划,其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当前需求,为保障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应主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开展知识竞赛、合作探究等活动呈现真实的课堂情境,以此推动高职幼教课堂工作的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主动进行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管理途径探究,以此充分利用教学优势实现学生的专业性发展,为国家提供高素质水平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潘蓓,董礼艳,信雪苓,姜法春.2006—2018年青岛市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2):2218-2220,2230.
[2]张利峰,秦秀群,陈诗颖,张凝凝,谭玉琴.广州市公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实践面临困境与对策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21):2630-2634.
[3]梁春娟,朱琳,俞雪梅.民族地区新建公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分析——以广西南宁市邕宁区A园为例[J].广西教育,2021(23):16-19.
[4]黄礼庆,陆婉珠,吴夏菲,何小玲,刘虹兰,刘创善,黄开勇.幼儿园和小学学生家长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态度[J].广西医学,2019,41(12):1572-1574.
[5]张利峰,秦秀群,陈诗颖,张凝凝,谭玉琴,梁韵萍.广州市幼儿园教师传染病知识与培训需求的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5):56-59.
[6]索罗丹,杨帆,李娟,高颂,黄胜天,张楠,吴殚,庞星火,卢莉.北京市幼儿园和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控制成本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7,1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