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实,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便成为了学校以及老师共同的目标。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特点,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积极探索教学实践,要积极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作业优化;微课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有时间去思考、去游戏、去体验、去创造。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使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一、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社会提倡为学生减轻负担,确保学生轻松上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加强课堂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
(一)构建学生朋友圈
有效的学习不是面向单个学生活动,而是学生及其同学、同伴以及可用的资源与工具所组成的朋友圈。在承认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构建学生的朋友圈。即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前提下,还可以与同学相互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既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发挥了个人能动性,又加强了学习合作,能最大范围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方便学生多角度、 多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生活,数学解决生活。数学课堂应结合生活中的情境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熟悉场景,学生可以联想、猜测以消化知识,原本抽象的知识概念 会变得具象生动。此种方式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让学生获取知识基础上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
二、优化作业设计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检测。在“双减”政策实行的影响下,教师不仅要通过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要利用正确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
(一)改变作业设计,明确作业目的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对作业的认知,重视作业带来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作业的设计,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改进完善。学生完成作业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促进。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融入进作业中。而且教师还要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完成作业,还要准确掌握作业的难度,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学生个性进行趣味性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迅速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还要提前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而能够设计出更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在应用知识上却有很多的问题,因此他们的作业质量并不是很好。而通过趣味性作业则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带有一定趣味性的作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够改变严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
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生活离不开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渗入其中,信息技术的渗透使得学生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他们的限制,让他们能够在课上了解世界各地的先进知识,同时生动形象的展现形式,也充分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堂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一)运用先进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微课近些年来也进入到数学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师资力量并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充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充分的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弥补自己的教学不足,让整个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好的知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引导教育作用,面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对于网络教学资源中讲得比较快的内容也应该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样一来,既让整个课堂更加丰富也让课堂质量不断提高。
(二)教师采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
现代化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通过这些情境有更多真实的感受,从而促进他们对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合一些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进一步的营造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一步地体会相关的理论,更好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构建学生学习朋友圈,注重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内容,结合生活情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课后实践,优化作业设计,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 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娣.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46):33.
[2]刘权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2021(3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