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行。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投身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职业,将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对于工艺美术专业来说,此专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的一门学科,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对此,为更好地促进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及审美理念,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育模式,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以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工艺美术人才的专业水平。本文就对构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有效教育策略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课程;有效教育;策略方式
工艺美术专业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专业之一,工艺美术通常被称为手工技艺,劳动者利用各种生产工具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制成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推行了众多教育措施、改革,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多样化教学,区别与单一、传统教育模式,采用丰富、有趣、多样的手段,能够激发出每一位学生内心的主动性。由于工艺美术专业偏向于实践,导致多数学生重实践、轻理论。另外,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容易造成专业课程教育质量低、师生之间不讨论等问题。所以,如何构建有效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就成为教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尊重学生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文化意识心态、思维认知能力、身体素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导致,同样的教学任务指导下,每一个学生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甚至有个别学生很难完成教师所给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很多中职学生有着敏感心理,如果自己与其他学生表现不同,很可能会让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当学生出现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观察、发现并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的运用,教师将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在获得尊重、提高自信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最适合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如今,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设计出来的教学将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工艺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从内心中出现想要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即使没有教师、家长的监督,学生也会自觉开展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情境教学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喜爱,通过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学习积极性将有着显著提高。所以,在工艺美术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高质量的工艺美术教学打造基础。
例如,“史前时代的工艺美术”这一章节中,教师灵活利用多媒体,将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同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或者,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日常能接触的案例为内容,如现代工艺制品等,让学生观看、触摸和鉴赏,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来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并能够用来指导生活,陶冶情操。这样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彰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三、总结互动,把握动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课堂总结,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结果,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是有成果的,而不是一个分数进行决定的。并且,在总结中,鼓励、表扬等评价语言还能树立学生信心,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自觉主动;具有指导性的评价还能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在改进中提升自我。对此,在中职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才能有效把握教学动态,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提出总结问题,让学生尝试思考与回答,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当然,也需要由学生进行自主整理,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理中加深工艺美术内容的理解与印象。在教师的及时总结与对话中,利用评价既能确立学生信心,又能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动态。并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后,会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了,为有效的学习打造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针对中职工艺美术课程来讲,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最关键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角度,自发地想要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高效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采取多元、丰富、有趣的教育手段,给学生带来高效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读,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助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颜丹平.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的传承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2]蔡思慧.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窗,2021(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