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体教融合的背景概述,调研和分析了小学生游泳运动课程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体教融合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了“体教融合”课程对小学生游泳运动能力提升。论文对小学生游泳运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践方面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教融合;小学生游泳能力提升;体育与健康
一、背景概述
在新时代新课改和双肩双新背景下,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入到国家发展主题中。游泳教育,一直是体育同仁以及有识之士所牵肠挂肚的重要问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国际赛事中我国游泳一直属于强势项目。但是游泳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效果却令人堪忧,首先大部分学习不具备游泳课程的教学,导致游泳运动是小众体育项目。其次,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开展游泳教育,甚至连游泳课程都未安排,即使有课程安排,由于缺乏专业游泳教师,也造成了学生对游泳的认识产生了偏颇。
二、小学生游泳运动课程教学现状
在小学生游泳运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对当前学校的游泳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探究,寻求要因。基于此,本文对东莞市道滘镇中心小学游泳运动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调研对象情况见表1。
当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目标之一,而小学生游泳课程的教学,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有诸多有利影响。首先学校开展游泳课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游泳运动项目的准确认识和兴趣培养,能够加强游泳运动的健康教育和溺水自救能力;其次,可以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增加肺活量,塑造体形,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基于此,针对小学生在游泳运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向学生和部分老师进行了调研,就当下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数据见表2。
通过研究调研我校三年级学生和学校部分老师发现,游泳课程在内容设置、师资力量方面问题相对明显,认为较好满足教学需求的不超过15%,大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教材相对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游泳教学的重要问题点。其次,在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教学条件一般,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课程考评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成果方面,一是学生的游泳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只有38%的学生认为有较大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效果有限,学生获得的游泳知识较少,教学质量不是很高。
综合分析,导致以上原因的主要问题是学校教材偏理论较多,实践较少,这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也有较大的关系。此外,专业化教师的不足是重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会导致课程设置、兴趣培养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体教融合”课程对小学生游泳运动能力提升的策略
在体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下,学校迎来巨大的机遇,利用道滘体校专业教练来学校教三年级学生的游泳必修课,利用道滘体校专业教练来带游泳训练队,对于学校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
首先,在道滘体校专业教练的引领下,革新了学校体育老师和学生对游泳理论知识和理论的认知深度,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游泳知识和理论。在专业教练的帮助下,学校设置了合理的游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营造学习的氛围。最后制定科学训练方法和正确的教学模式,改善营养伙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游泳学习效果。
在体教融合的指导下,东莞市道滘镇中心小学三年级课程教学将游泳求生技能培养和兴趣爱好培养作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校特色课进行普及。课程制定了分层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效果。课程开展模式见表3。
通过对不同兴趣和特点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游泳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初步掌握游泳求生技能为基础,结合游泳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专业训练提高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
基于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通过分层教学模式,道滘体校教练对我校三年级学生开展了8节课程的教学,然后对学生进行考核,测试结果见表4。
从表4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层级的学生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C层学生有30%的学生对游泳课程增加了兴趣,想进入B层进行提升训练。
通过体育融合的支持,学校的游泳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条件可以开展多种游泳比赛互动,组建各个年龄段的游泳实践活动,在我国新时代教育体系下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专项训练,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国庆.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1):1–6.
[2]郝东方,刘昕.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教育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