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级建设中有意识地运用传统思想,培养时代新人,以仁爱待人为治班基础,以知人善任为管理手段,以精神传承为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终于一层一层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便要手握文化“真金”,涵养学生素养,锻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管理利器!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素养;仁爱;善任;传承
从孔圣人到董仲舒,从《离骚》到《史记》,从“三皇五帝”到“三纲五常”,我国从不缺少圣人之言和前车之鉴,这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不容忽视,我校也在建校之初便开始践行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在初一年级开展“《弟子规》诵读比赛”、初二年级开展“《增广贤文》小品比赛”,使同学们在传统活动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作为语文老师以及班主任的笔者也受到了一些触动,在班级建设中有意识地运用传统思想,培养时代新人,以仁爱待人为治班基础,以知人善任为管理手段,以精神传承为目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宽严相济,奖罚分明——仁爱
《大道之行也》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句话在教师这个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53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的班主任,更是要时刻谨记这句话,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尤其倾注了自己对孩子们的关爱,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因此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一)爱在细微处
“润物细无声”式的爱更能打动人心。在班级构建中,笔者属于比较雷厉风行的班主任,责任心强,执行力也强,笔者不擅长温婉的讲话方式,但是对于孩子的关爱笔者也能够做到细致、贴心。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其中一项是站军姿,要求学生在10—30分钟内必须做到纹丝不动。烈日当空,热浪滚滚,基本所有的学生都是汗水夹杂着泪水完成规定动作,每次到这时候笔者会就准备大一包纸巾,走到每一个学生跟前,轻轻地擦去他们脸上的汗水,甚至还帮戴眼镜的孩子把镜片摘下,擦一擦沾在上面的汗渍,对每一个孩子都轻声地说一声“加油,你是最棒的!”……7天军训时间,从不间断。军训结束之后,让笔者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增强了体魄,更是学会了感恩。除此之外,笔者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对于班级第一排学生的位置安排十分科学,保证第一排同学与黑板之间保持1.5米的视力保护线,一个学年下来,没有一个同学跟笔者抱怨过坐在前排脖子痛!另外,学校给每个班级都配有书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很多班级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书架位置不固定,有的学生是小马虎,总是忘记放书位置,导致班级书籍管理难,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开学前给每个学生购买了收纳盒,并悄悄地为每个学生划定了书架位置,每个收纳盒都有一张名字贴,一方面方便同学们书籍的整理,同时也规避了书架卫生难于清理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其实,所谓教师的关爱,无非就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在细节处见真情!
(二)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三国志》中说:“赏善罚恶,恩威并施”,不仅是治国,带班亦是如此。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如果将所有的管理希望都寄托在“付出必有回报”上,一味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关爱,那么,注定不会得到好的结局。我们在管理中必须明确一点,我的教育对象是心智未熟的孩子,他们的特点就是健忘和贪玩,当然,感恩情怀也会有,但绝不是主调,因此,班主任要想在班级中“站稳脚跟”,重中之重就是公平!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无论是年级前十名还是班级垫底的后进生,无论是各项活动积极踊跃的活宝还是默默无闻的“透明人”,他们不该有什么区别,必须学会“一碗水端平”!
每周常规评比围绕着“仪容仪表、着装、礼仪、早晚读状态、迟到早退、卫生、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笔者对班级每周前十名的同学给予“刮刮乐”的奖励,或是一支笔、或是一本笔记本、或是一包口罩等等,中段再进行“懂事长”的表彰,对总分前十名的“德育之星”定制奖牌奖章,对量化分后十名的同学实施劳动教育等等措施,让全部的孩子都能明白老师奖罚分明,从“老师要我怎么做”到“我应该怎么做”,在班级中完成从被动到主动角色的转换。
当然,要想担当好班主任一角,便需要良好的表演功底,需要表演的不是对学生的关爱,真正的感情不能靠表演,我们需要的表演是“怒火”,要让学生在你的愤怒中感受到底线,并将其牢记,成为心中的一道警戒线,尽可能地避免碰触。学生心中有了“畏惧”,在加上之前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带着爱的畏惧便成了“敬畏”,那么班主任的工作还有什么困难的呢?
二、因材施教,各有所长——善任
孔子弟子三千中有七十二贤人,这位大教育家在对子路和冉有相同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后,也就践行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法,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在班干部设置中,笔者遵循魏书生的理念,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班级的53个同学都分配了工作:有的学生活跃但过于好动,于是笔者对他进行鼓励教育后,让他监督班级自习纪律;有的同学寡言少语羞于表现自己,于是笔者让他做校卡监督员,必须在早中晚
三个时间段,在班级大喊:“戴好校卡”,以此锻炼他的表现力;有的同学学习缺乏动力,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所以笔者让他做班级绿化员,每过一段时间就请全班同学欣赏他精心培育的绿植,并深挖他的细致、耐心和认真,帮助他建立信心……这些设置虽然看似简单,但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绝对了解的前提下,知易行难也就在这里了。
(一)见贤思齐,取长补短
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认知,后又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中华民族素来善于学习,也乐于学习。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重视榜样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细致观察,班级里面的“学霸”级人物往往非常受欢迎,而且各学科的榜样并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跟学习委员商议后决定,班级成立了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位组长,主要任务是对学习小组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其实在设定学习小组之初,笔者考虑了很多因素,比如学生关系太好的,不能放在一组;偏科明显的同学不能放在一组;男生女生需要搭配学习,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碰撞必定能够产生新的灵感!总而言之,学习需要树立榜样,同时给大家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
(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他的品味修养,一个班级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也同样彰显良好的班风学风。对于班级的卫生工作笔者从不含糊,笔者一直信奉“只有将小事做好做到极致的人才能成大事”!每次进入班级,笔者第一件事情便是扫视班级卫生情况,观察学值日态度、打扫方法,很多学生在家连扫把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更别提扫地了,所以便有了很多“笑料”,笔者会在调侃之余,给几句指点,同时也对学生明确态度——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班级卫生这一部分已经能够做到合乎笔者的标准了,笔者想,这应该能够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承
教育,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的启迪;是一个灵魂跟另一个灵魂的对话;是一代见解与另一代见解的融合。作为从教者,能够陪着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走过三年,于笔者,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和责任,笔者必须行使好我的权利,让我的孩子成为健康的人,健全的人!因此,笔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上,传播拼搏与进取的故事;形式多样的班会课上弘扬宽容和礼让的胸怀;时效性强的假期提示中,强调尊亲孝道的力量!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但是适应社会的现代人,更是弘扬传统的文化人!为此,笔者将不断吸收古文化的养料,用心培育等待绽放的智慧之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终于一层一层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便要手握文化“真金”,涵养学生素养,锻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管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