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需要灵活多变。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把真诚的爱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懂得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
【关键词】尊重;自尊心;成长;正面教育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一班之魂。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时要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乐成长至关重要。
笔者所带领的班级有42位成员,单姓氏就有“许、蔡、李、宋、陈、谭、池、姚、黄、钟、张、高”共12种。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贵州、江西、福建、普宁、本地各村等;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单亲、留守、父母上夜班而无法照顾孩子,不常打照面……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很鲜明,有的善于“演戏”,让人难辨真假;有的充当“小霸王”,谁都对他畏惧三分;有的极其内向,时常缄默不言;有的大大咧咧,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身体条件也相差甚远,有的人高马大,有的瘦小羸弱,有的身带残疾,有的自小患病……这种种的因素导致这个班从一年级就“风靡全校”,历年来接手的老师都大为头疼。怎样让这盘“散沙”能“聚沙成塔”呢?这是笔者接手班级后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确定共同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级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开学第一天,笔者把“真实、善良、健康、快乐”八个字作为“见面礼”端正地写在黑板上,期待大家能以崭新的面貌,开启美好的未来。
二、制定班级公约,鞭策学生进步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明确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还要有相应的行为准则。班级公约能促使学生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时还对班级内部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周后,孩子们对共同的奋斗目标已了然于心,经共同商讨,拟定切合本班实际的文明“公约”,有了这根“公约”的准绳,孩子们互相监督,互相管理便有了依据,有利于共同进步。
三、开展主题活动,凝聚学生力量
“三公”既公平、公正、公开。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公约”具有持久的约束力。所谓“人无完人”,就算是神仙也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这群活力四射的孩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三公”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人格影响。如果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将会导致班级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影响集体的团结。因此,开展各项主题活动要凝聚学生的合作力量,团队的智慧,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
四、注重三心培养,引领学生前进
只有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成为班级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奉献爱心,增强信心,提高责任心。
(一)爱心使人性变得自信勇敢
小花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眼睛严重弱视的孩子。以前的她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在班级中无人关注她。而笔者接手这个班后,对她略带“偏爱”——全班排队参加活动,陪伴她走在最后,到达目的地,又让她排在前头,令她倍感自豪;课堂上坚持正面表扬,鼓励她回答问题,增强她的自信心;课后,让她自选笔画简单的三两个词语当作业,力争能认清、写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声音变得响亮清晰。每次抽查背诵,她总是第一个举手,正确流利地背诵,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都能在维护小花同学的自尊心,默默地给予她帮助,让她处在班级中感到特别欣慰。
(二)信心使人性变得积极勤恳
小东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总能给予他人最贴心的关怀,而对自己的学习却不上心。上学期,疼爱他的外婆、爷爷相继去世,孩子悲痛不已,在周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感触,文笔虽说稚嫩,但情感真挚,笔者指导他稍作修改后,把短诗推荐给市《小学生周刊》,短诗的发表给孩子很大的鼓舞,学习干劲明显提高了,课堂活动积极参与,朗读水平也有质的飞跃。
(三)责任心使人性变得仁爱善良
小宣同学有担当,领导能力很强,在集体中一呼百应,是班里的“大哥”。因贪玩总违反纪律,对于他的教育,笔者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用和风细雨的言行滋养他的心灵,引导他找到不足之处,除掉心中的杂草;在带班过程,笔者经常有意识地把一些任务交给他,让他组织同学开展活动,潜移默化地引领他发挥正能量干正事。现在班里的集队、劳动、体育锻炼都由他管理得井然有序。更可喜的是他能发自内心关爱弱小同学——小钟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较拮据,参加足球训练把球鞋磨烂,小宣细心询问了他的码数后,悄悄把自己的一双新鞋送给小钟,既帮助同学,又照顾他的自尊心;六一游园活动时,他负责“吹蜡烛”项目,总是耐心教其他同学吹蜡烛的技巧,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五、营造轻松氛围,提升学生幸福感
魏书生老师曾提出松、静、匀、乐,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心情快乐,给笔者的带班工作助力不少。因为当人在“松静匀乐”的状态时,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效果更好。在带班过程,笔者尽力营造“松静匀乐”的氛围,让大家敞开心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笔者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都在努力地改掉缺点,不停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原先喜欢忘记佩戴校章,忘记带齐学习用品的孩子,现在都养成上学前检查仪表、书包的好习惯;原先放学铃未响,便收拾书包准备回家,而如今铃声响起,孩子们舍不得离开,都在收拾物品或写作业;原先的早读经常闹哄哄,时常需要老师整顿纪律,现在不用老师在场,也能传出琅琅的读书声,甚至有时还安安静静地写练习题……孩子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本年度笔者所带的班级荣获区“优秀班集体”的称号。有了这莫大的肯定,笔者坚信孩子们今后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参考文献:
[1]王伟.班级公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2015(11).
[2]成伟.构三心教育探索三化路径打造三美校园[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