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着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是企业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坚强保证。
关键词:群众路线;改革发展;企业改革
1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把最大多数的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激发职工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支撑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坚如磐石。”广大职工群众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他们既是企业改革的对象,也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 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多数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使他们成为企业改革的真正受益者,并以此作为衡量和评价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同时要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搞好改革。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务求工作实效就要办实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在工作上既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又突出求真务实地工作,克服与“三个代表”和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等。特别是在工作拓展中,难度高、强度大、责任重,遇到的大大小小、意想不到的问题比较多,要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做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必然会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自觉投身到企业的生产建设中来,为深化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方式上,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体察民情民意,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克服各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破除等级森严的官僚主义,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和追求高档消费的奢靡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一切以国有企业实力的增强,效益的提高和职工群众的实际利益为依据,真正在企业发展中与职工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深水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管理体制的创新,经营机制的转换,人事制度的改革,分配方式的调整等,实质上都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涉及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带头积极参加各级党委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带头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沟通信息,了解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四是带头执行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五是带头思想作风深入,密切党群关系,依靠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构筑生活作风防线,真正做到思想作风过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民,实实在在干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职工的生活、工作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3 在群众路线的实现上,国有企业要不断创新,努力寻求群众路线与市场机制和国有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最佳形式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些问题甚至比较突出,比如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陈旧,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克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提高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因此,要把思想教育、行政命令与利益机制结合起来,使群众路线规范化、有序化,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的积极性。在对待职工群众的问题上,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政治观念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起来,把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努力激发广大职工、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加强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大对干部职工业务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干部职工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一定要始终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虚心问计于民,真心问需于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实情,实打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用真情换真心,切实让发展的成果造福于民,让广大职工自觉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之中。
4 在群众路线的自我实践上,国有企业要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党的纯洁性
领导干部在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拥有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监督不力,必然导致其从政不廉,民众怨声载道。民主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法宝。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黄源培先生所问的:“一团体、一国家、一名族,其兴也勃焉,其忘也忽焉”这个周期律的时候,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一条破解这一兴亡周期的法宝,那就是民主!言犹在耳,党内产生的各种腐败现象,往往是因为党内缺乏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大搞一言堂、个人独断专行;必须严格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必须集中讨论、民主决策。同样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中出现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也是因为法制建设的缺失,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致。因此,必须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必须建立经济和社会管理重大问题依法行政、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企业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总之,国有企业只要按照求真务实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从企业的实际,职工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创新群众路线,积极探索党的群众路线与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实现方式,就一定会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重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