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灵魂人物,应“加强正确价值引领,家校达成一致教育理念”、“提高语言精练度,让沟通具有开放性”、“创新家长培训,提高共育能力”、“抓准家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等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将家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关键词】家校共育;班主任;沟通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班主任应该在与家长形成紧密的联系。班主任在常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时刻准备一份班级学生家长联系电话表,根据学生平日表现,班主任要主动给家长单独发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包括举手、回答问题、作业、听写、背诵及其他做事等方面的反馈,增加彼此情感基础,增加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培养主动沟通意识,在沟通中让彼此关系更和谐。怎样建立这种和谐的关系?
一、加强正确价值引领,家校达成一致教育理念
家校沟通过程中,个别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班主任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乃至于双方因各持己见产生矛盾,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在具体实践教育理念过程中,应利用家长会、网络沟通或面对面沟通等多种方式,说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具体交流教育理念背后的教育原理、心理学依据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等,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际需求,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促进彼此观念的融合,并进一步得到家长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接纳、支持和响应,尽可能与教师教育趋于一致。
二、提高语言精练度,让沟通具有开放性
首先,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不是使用漂亮话术,而是建立信任关系。好的沟通方法是要降低家长和班主任合作的心理成本。比如,当家长主动找到班主任陈述学生情况的时候,班主任要学会结构化倾听,明白对方的情绪、所描述的事实及其期待。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快餐店点餐后收费员那句经典的问话——“和您确认一下,您是需要XX套餐和XX套餐,对吗?”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叙述,让对方做个确认,达成事实认定。和家长的沟通也是一样,班主任进行结构化倾听的目的在于弄清对方诉求,如果用上前面所说的反向叙述去确认事实,接受对方的情绪起点,后续沟通就会更容易。
在完成这一步后,班主任和家长真正的沟通就开始了。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要具有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班主任和家长就应该交换该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状态信息,彼此对该学生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如果在言谈中,班主任能多多使用“我们”,把自己和家长变成责任主体,从心理层面讲,就会减少家长的沟通压力。当班主任尝试着每说一个问题,都问问家长的意见,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平等轻松的对话中,那么,前文所说的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的问题就会弱化。
三、创新家长培训,提高共育能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教师、社会机构都围绕其展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背景下,通过打破唯分数论的思维,更新丰富的教育理念,创新有意义的活动方式,搭建能够链接学校与家长的平台,开展家长培训,强化家长理念。这都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家校共育背景下的新的阐释。
四、抓准家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我们就需要对家长有个了解,家长可以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高知型、溺爱型、放任型、无助型。
下面,我将以与高知型家长沟通为例谈如何何家长沟通。阳阳妈妈来校找班主任说:“最近阳阳成绩退步得厉害,听阳阳说最近校篮球队要比赛,中午都在练习。阳阳天天中午打球,晚上回家写作业都没精神。我和他说了,打球只是消遣,要以学习为重,他根本不听,老师能不能让阳阳不要去比赛了?”老师先稳定家长情绪,对家长的想法表示肯定:“我赞同您的说法,这个时候应该以学习为重,不能本末倒置。您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家长,平时工作如此繁忙,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习。”阳阳妈妈听了后语气缓和了:“老师说得太对了!”老师听完后,接着向家长解释:“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出现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代表权威的父母反抗,恰恰是孩子成长的标志。这时候堵不如疏,孩子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本身是好事,应该让孩子学会在学习和比赛中找到平衡点,为自己负责。阳阳最近的状态让我也很着急,今天我刚找他谈过。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和我表态,他会协调好比赛和学习的关系的!我们何不试着相信孩子,再给他一些时间呢?”阳阳妈妈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类家长一般认真负责,也愿意配合学校工作,但喜欢对学校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沟通过程中很有主见。沟通中,一是稳定家长情绪,肯定家长想法,尽量使用平和的语气,让家长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在案例中,老师先肯定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并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并赞扬家长,让本来带有怨气的家长情绪得以平复。二是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后,可以就教育理念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探讨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案例中,老师和家长探讨了青春期心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信孩子、堵不如疏等看法。在日常沟通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把自己处理的详细步骤告诉家长,并解释原因,教给家长合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达成家校共育的目标。搭建能够链接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开展家长培训,强化家长理念,才能更好地保证家校协同教育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01.
[2]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策略探析,2006(3):27-29.
[3]马忠虎. 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学与管理,2005(5):35-37.
[4]家校共育视角下科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J].2021: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