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绘声绘色会表达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提升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成关键!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方法单一以及教学内容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幼儿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将绘本融入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中,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并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因而,深入地探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中绘本故事的应用策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绘本故事

前  言

学会表达、懂得表达,是幼儿阶段的核心教学内容。然而,老师不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活动、语言表达的软硬件资源匮乏都是制约幼儿语言表达提升活动开展的诸多因素。结合幼儿核心素养提升目标,有针对性地融入绘本故事,方能更有针对性、更有策略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幼儿阶段的核心教学目标。

一、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进入幼儿园学习的适龄幼儿都进入了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语言发展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幼儿词汇量达到了一定的储备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完整句子的表达。值得关注的是,3-6岁的幼儿语言发展进入了复合句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应充分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完整长句的语言训练。

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到底有哪些好处呢?首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对语言有很强的敏锐性,模仿性也很强,因此,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幼儿掌握的程度将高于其他任何阶段。其次,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稳定的性格。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幼儿若能得到高效的引导,将有利于他很好地表达自我需求和情绪,有效地避免了因为不懂得表达而产生的烦躁情绪。而流畅的表达也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地融入社会交际活动中。

绘本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高效语言表达的关键突破口。绘本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完整语言沟通环境,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不同的情绪表达,以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如何用语言进行合理沟通并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结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高效利用绘本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如何利用绘本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来自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面的支持。其中,家长通过讲绘本故事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简单操作、收效显著的好办法。因此,我们鼓励每个班级、每一个家庭都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幼儿语言发展敏感期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绘本故事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声情并茂,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1.朗读要绘声绘色

绘本具有颜色鲜艳、画面丰富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生动性的劣势。这是绘本稍微逊色于动画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和家长在讲绘本的时候,要尽量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还原绘本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深受三岁以上孩子的喜爱。特别是大卫调皮捣蛋的样子像极了孩子自己,所以当孩子看到大卫干的荒唐事总是忍不住捧腹大笑。在孩子的眼里,大卫做的种种令妈妈崩溃、大喊“不可以”的事,是真实有趣的,是调皮可爱的。那么,妈妈作为一个贯穿全书却没有出现的核心人物,怎样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存在呢?那就需要通过讲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到大卫妈妈的情绪变化。

绘声绘色地朗读赋予绘本人物生命力,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绘本人物的真实性,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表演要简单有趣

幼儿语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能够通过讲述者的语言进行模仿并感受。而语言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就需要通过绘本表演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针对这个类型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绘本故事表演的方式,表演一定要做到简单有趣,不可要求太多,只要幼儿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模仿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动作简单、幅度和表情夸张等因素都是能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例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要拿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两个重复的经典镜头,就可以加入表演的成分。讲述者用手“比剪刀”手势模拟再见爷爷剪的动作,再假装两个手指捻针做缝的动作,夸张地来回穿针并重复朗读“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经过多次表演之后,幼儿每次都会期待讲述这个环节,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兴奋地表演了。如此有趣好玩的画面,让幼儿对绘本阅读充满了期待。

(二)简单重复,强化幼儿语言记忆

语言的训练贵在重复强化。刚开始进行绘本阅读时,切不可盲目追求阅读数量上的多,而是要讲究语言渗透质量的高。一本绘本当中的经典语言,应该通过重复的亲子绘本阅读强化到幼儿的脑海中,并内化成幼儿自身的语言储备。

1.亲子阅读时间要固定

亲子绘本阅读时间要固定化,以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规定睡前亲子阅读时间;在班级,可以固定午休绘本时间。每天睡前固定讲三到五个故事,周而复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这还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固定时间的阅读,以量的积累来实现简单重复地强化幼儿的语言记忆。睡前的阅读可以帮助大脑进入睡眠后,再次循环记忆,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于是,当孩子日积月累地储备绘本语言,长时间的量变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实现质变,一些惊喜的语言会出其不意地从孩子的嘴里跳跃而出。

2.亲子阅读内容要固定

由于幼儿本身年纪稍小,尚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记忆。因此,循序渐进地重复记忆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而且,幼儿本身在阅读初期会特别迷恋某一本书,进行重复阅读,这也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几本喜欢的绘本,每天重复讲。固定的亲子阅读内容,固定语用训练,固定的方式输入,会使幼儿语言积累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多难多长的句子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地学习,脱口而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活学活用,重现语言输出环境

1.模拟语言输出环境

经过大量的绘本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绘本都采用情境对话的形式,常见的是动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幼儿来说,他更喜欢既真实又有趣,同时永远对下一页发生的事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积极模拟语言输出环境。例如,绘本《月亮的味道》中,小动物为了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合作叠高高,面对总是差一点点就够着月亮,小动物们会说点什么呢?通过情境的引导,幼儿很快就融入到故事中,有的会自主表达内心的想法“长颈鹿快来帮帮我”,有的也能根据故事发展的规律,说出“长颈鹿,爬到我的背上来”。模拟绘本的语言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并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储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创造语言输出环境

所有形式的语言训练最终都是为了让幼儿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造语言输出环境,让幼儿在绘本熏陶中积累的语言能够得到实际运用。例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引导幼儿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一定有办法。”(出自《爷爷一定有办法》);当幼儿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应引导幼儿通过道歉和解——“对不起,刚才我太冲动了。”“很抱歉,你能原谅我吗?”(出自《我们还是好朋友》)……

结束语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在利用绘本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时,应时刻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需求、情绪为导向。而在利用绘本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绘本的优势,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和表演增强绘本表达的生动性,提供幼儿阅读和语言表达的兴趣,最终坚持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仿说绘本语言,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凌雪鑫.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2).

[2]徐鹏鹏.学前儿童绘本亲子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观察,2021(12).

[3]刘丽春.绘本教学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教育视角,2012(01).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