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探讨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目前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全国中小学的整体文化素养、促进全国中小学的健康,需要教师加强对体育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关注。“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文将以“双减”政策为视角,先对“双减”的产生原因和危害问题加以阐述,进而对现阶段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加以研究,最后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学科有效提升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实现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双减”;核心素养;高质量

引  言

“双减”是指压缩减少工作总量和减轻工作负担,主要包括:减少课外服务,增加多样化学习途径,加强严格管理和规范校外培训等方面内容。落实减负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下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校及教师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减负目标?基于此,本文尝试分析“双减”政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小学体育教学为视角探究相关对策,制定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小学体育教学减负,让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变成现实。

一、“双减”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一)“双减”政策的原因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小学生身背重包,穿梭于各类补习学校,部分学生深夜做作业,无闲暇消遣之时,丧失了童年的幸福,部分学生课后补习,课堂上听得不够认真,成绩提高不够显著,还有部分学生则被拔苗助长,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等等;父母一味攀比,买学区房间,交补习费,请名师,期望靠资金投入获得高分,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很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双减”政策的影响

自“双减”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大多数人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结构和人员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小学体育教学教育挂钩。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必然会对小学阶段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人试图从这一角度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二、目前学校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创新性缺失,与课程供给和学校发展需要矛盾脱节

小学性格生活泼好动,自信心很强,因此需要注意怎样有效调动学生的上课学习激情与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效果。所以,老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以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目前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致使体育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脱节造成的。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环境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在实践效果方面,各体育项目实施因教学计划创新不足而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学校没有人本教学理念支持,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目前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而言,学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只关注了体育知识如何巩固,却缺少体育核心素质的训练。而在新版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具体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来引导学生获取体育运动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式单调,不能有效提高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师需创新传统教育理念,只有将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统一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它不但能够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还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强基石。所以,有效训练学生身体基本功能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所在,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去。

但就现状而言,许多小学体育教师还在使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单一,过分强调理论性强的体育项目与教学方式,而忽略学生主体性,造成学生对体育知识理解与把握能力不强,对其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影响。

三、“双减”背景下运用核心素养促进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应考虑外界因素及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体育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和上下学期不同季节,设计好教学计划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在不同时期能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我们可着重关注以下方面: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素质、适当增加运动量、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小学生身体心健康水平。

此外,还应该使中小学生了解合理的体育运动方法,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行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并将这一思想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此外,体育老师还要重视学生体能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这是实现体育“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基础,也是当前体育学科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测反馈,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指导学生主动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与运动意识,是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对当前我国小学生体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措施。

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理念。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来提升自身教学质量,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可能会采用一些简单乏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效果,也会使教师失去教学热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但是,要使他们比较熟悉掌握体育锻炼知识,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对运动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估,可以使学生准确地发现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便在后续训练时加以重视和纠正。小学体育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观察,并对学生在运动不充分以及运动不正确时进行有效指导。

(三)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

从身体核心素质的方面考虑,学校体育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开展身体安全意识的培训,让其可以采用科学的运动方法来提升身体素质。

首先,注重锻炼方法的传授。在组织学生学习运动之前,应引导他们做一次课前预习热身活动,以便为接下来的体育运动做准备。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仪表等方面的以身作则。

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增加注运动技巧、运动伤病和运动保健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最后,小学体育教师还需应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线上资源,为线下教学提供有效辅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微课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师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对于多媒体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导入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健康安全知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并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调动他们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基本体育知识,而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体育品德与体育精神,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雯婧.2013年太原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中北大学,2015.

[2]程金霞.上海市小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杨曼丽.体育中考背景下的邯郸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

[4]宋祥.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李春伟.郑州市中考体育制度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20.

[6]朱龙海.“学、练、赛”一体化提升小学生耐久跑能力的实践研究[J].田径,2022(04):57-59.

[7]邹来超.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田径,2022(04):74-76.

[8]曾俊.也谈小学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J].田径,2022(04):66-67.

[9]沈林燕.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J].田径,2022(04):32-33.

[10]郑重,李通.浅谈小学田径训练效率的提升[J].田径,2022(04):23+81.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