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青春期后,在学生身上所发生的生理、心理变化都是正常的现象。由于生理的变化引起了心理上的冲击,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种种内心体验。这些心理的变化学生是否适应,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内容丰富,对加强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分析了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原因,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怎样在道法课中加强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学生提前进入了青春期,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重要时期。青春期是人生中的美好时期,激昂澎湃,朝气蓬勃,在身体机能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求知,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承担起社会责任奠定基础。青春期也是人生中的危险期,有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没有把握好方向,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容易走上歧途。现在的初中生中出现了自私、自卑、自闭、叛逆、早恋、厌学、暴力等问题,有些严重的甚至危害到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的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青春期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导致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但是网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犯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这些现象严重影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扭曲了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妨碍了学生诚信品质的确立,引发了学生崇尚暴力的心理倾向,导致学生人际关系疏远,言行怪癖。
(二)极端家庭教育方式造成青春期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现代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城市和工薪阶层,家长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常常把他们紧紧拴在身边,而在农村和打工阶层,普遍存在家长忙于赚钱,对子女特别是初中生的子女疏于教育,认为他们能够自理,从不关心其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对于把孩子拴在身边的家长来说,他们认为即使是初中生,他们还只是孩子,还很幼稚,在生活和学习上不能自主,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也急剧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迫切要求自主,不喜欢家长过多管束,于是产生逆反心理,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对于对青春期子女疏于管教的家庭,孩子自由惯了,凡事不跟家长商量,逐步走上歧途。而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时也只是简单、粗暴地干涉,这更加重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性意识的苏醒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男生、女生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显,代表着男生、女生的性格特点也越来越清晰。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他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在异性面前,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于是男女生之间如何正常交往成为他们需要解决的课题。而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家庭很少对青春期的孩子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家长和老师对于性知识也觉得难以启齿或是难为情,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还有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这种现象在校园中越来越多,学生的早恋行为越来越明显,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和造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加剧,产生种种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加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课中九年级上册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它告诉我们在当代社会要建设怎样的国家、怎样的社会、怎样的人。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道法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让学生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教师要指导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小、落细。
(二)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加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丰富,学科的指导性强,其内容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规范、法律知识和国情国策内容,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增强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了解国情,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道法课的教师应充分利用道法知识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七年级课本中有融入新集体,适应初中生活,青春期的心理、生理变化,男生女生如何交往,怎样让青春飞扬、青春有格,怎样做情绪的主人等内容。八年级上册中有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些内容,教学不单单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例如,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导致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人教版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中,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讲授了有关网络的利弊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引导青春期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浏览网页,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时,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的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上网多浏览正能量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在道法课中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现行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每一课题的内容还包括: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和分享,引用情景等给学生设置场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建议,还有相关链接扩大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切身体验。例如,在讲授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时,教师可以设置“违法场景”,引导学生怎样应对;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可以开展“模拟法庭”,让学生感同身受,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讲授道德规范时,可以多结合“双百人物”、道德模范,以正能量感染学生,以榜样引导学生。除了上述活动外,道法课程中还可以开展故事会、辩论赛、我是创新小能手、我是环保卫士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心理等问题时能及时运用知识自我开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朱小蔓总主编.道德与法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
[2]许燕.实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