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家校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家庭教育指导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呼应“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社会整治”“校内提质”“家庭一致”的良好教育生态圈得到加持。本文从学校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管理层面,结合双减政策要求,以教育者和家长双重身份,论述“双减”政策后,“家事”变“国事”背景下,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从观念上纠偏人才培养观,从认知上更新育人知识,从行动上配合学校教育,实现家校协同,家校共育,赋能“双减”减负增效,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协同;教育管理;双减

“双减”政策,国家是以“钉钉子”精神,重拳出击,“秒杀”社会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主阵地权属回归,课堂教学提质、课后服务优化,课余时间留白……校外培训机构的“团灭”、学校教育的“爷回青”,同样,家庭教育也要走出“囚徒困境”,孩子不再“鸡娃”,不必“内卷”。

然而,“双减”政策后,《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很多学校,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和乡村的家长都缺乏正确的指导,出现想做却不知道怎么做,想教但不知道怎么教的现象。在这里,我以既是教育者又是家长的双重身份谈谈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纠偏教育观,缓解教育愁,增进教育知,强化教育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和良性循环,增强孩子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赋能减忧,高质量稳定发展。

一、教育观念上的指引

家庭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它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反映。中国的家庭教育是有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社会主义综合教育,它在中国红色基因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信念、有价值追求、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树立为国育人观

“双减”在宏观层面上,是国家教育的“源头治理”“指挥棒”,它不是“盛宴”,是“改革”,是“战略”,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这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目标,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清醒地认识。

在微观层面上,“双减”一是“减”孩子的过重的作业负担,二是“减”家长的经济负担,目的是守住教育的公益属性,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学校”主阵地吃好“正餐”,让家长不花钱买“零食”给孩子“加餐”,不搞“教育军备竞赛”,体现更多的教育公平。这个让教育回归本位,利于家庭缓解教育焦虑,利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小目标,学校与家庭同向同心同行。

(二)纠偏人才评价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破“五唯”,家庭教育理当跟随国家政策扭转不科学的人才评价导向,扭转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倾向,教育就是要站在为未来储备人才的角度,在角色认知信奉陶行知先生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相信“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实现“人各有价值,职业行当并无尊卑”角色期待。教育人才观评价上,家长做好引路人和助力者角色扮演,做出有路标的远行角色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综合素质高的世界公民。

(三)引导“六有”教子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个孩子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作为家长,必须转变观念,明确职责,一切从教育出发,引导孩子走向对人类“有益”,对社会“有用”,做人“有信”,做事“有成”的方向。本人认为,要孩子成人成才,家庭教育目标也应该与四个“学会”深度契合,引导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以德为先;懂得与人相处,平等对待,礼尚往来;学会做事,知道善小为之,恶小不为,实现自我价值,做“有贡献”“有担当”之人。家庭肩负着培育有传统美德兼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国民。

(四)发展尊重儿童观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到“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始发站,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发育规律,家长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差异性,尊重孩子的独立特行,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独立人格、身心健康、有个性特长、有创新精神未来公民。唐江澎校长提出“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绝对是教育的真知灼见。

二、教育认知上的学习

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第四章第三十九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内容”都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一)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解读

现代教育强调各种教育有机结合,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谁也无法把最复杂、最内隐的人的全部教育任务独自承担起来,学校与家庭都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在党和国家高屋建瓴的政策文件、法令法规的引领下,通过学校教师专门解读,家长才能找到教育风向标,有了正确的方向,路子就不会错,家校就能实时掌握教育的动态,了解教育的时态,通过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支持,家校就可以清晰透彻地知了家校教育的各方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保持孩子教育方向的协调一致。

(二)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育家福禄倍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又是孩子的终生教授。孩子虽然无法对父母进行选择,但称职的父母一定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1.重视专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父母的修炼首要是学习且是终身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美学、运动学等,无一不是我们作为家长的精神食粮,教育类的经典,育儿类专著无不需要我们去涉猎,无一不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中学就应该教给未来的母亲、父亲教育学知识,教育学应该成为人人掌握的科学……不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年轻人就没有权利组织家庭”故此,本人认为,专著的学习与阅读,是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

2.重视亲职教育。对成人而言,孩子就是巨大的教育实体,内藏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家庭就是蕴藏道德、思想、品格、人际、责任、情怀等宏大内容的教育基地。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涵盖父母自身的教育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终生功课,能体现父母多元角色教育功能,是让“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的父母成为合格称职的好家长。

3.主动参与培训。家长学校,是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主要场所,称职的家长要学会主动去拜访专家或者老师,咨询孩子教养问题,交流和了解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等成长遇到的问题,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形成联动。

4.多途径接受教育。学校除了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聘请家庭教育讲师团来校讲课、召开家长会等传统的途径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传媒平台等接受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利用家长群、交流群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方法,获得有关子女教育的各类信息。

才多气自华,技多不压身。拥有深厚专业的教育认知,理性科学心态,家长才不会以“正义之名”进行“道德绑架”,才不会跳进校外培训机构“火坑”,孩子教育就不会错位,更不会盲目补位。

(三)教育问题的理性解决

“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倒逼学校与家庭回归教育本位,现行教育凸显出来的“两难”或“多难”问题,家长要理性对待,耐心等待,用时间和实践去做答,家校社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研判,科学分析,逐一击破,精准推进。

三、教育行为上的指导

根据《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强化家庭教育的教育引导,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活为基准,以孩子核心素养成长为目标,着重家长行为规范指引。

(一)言传身教

所有孩子所谓不良个性和表现都源于父母,问题孩子的背后都隐藏着问题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在于情绪的传导、性格的形成、行为的参照,家长做好榜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切忌两张皮,两标准。

(二)深度参与

高意愿的学习,主动的吸纳,有质量的陪伴,全程的参与,重要时刻的见证,生活中积极的倾听,自由的交流,愉快的相处等,适度帮助,事实证明:孩子身心健康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

(三)常态推进

都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家校教育都不可急功近利,而应当在浮躁中找定力,抓好常规,关注发展。家庭教育必须遵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笃行不怠,把常规做好,把家校协同育人常态化,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携手共创共建并联家校共育系统。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与家相连,家是人所依,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孩子人生接受教育的初始,是对孩子终生成长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在我国,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家族的希望。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国民素质,关系国家兴衰,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存,且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撼动的基础,同样承担着培育“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有必要强之再强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2.

[2]苏霍姆林斯基.给父母的建议.罗亦超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10):1.

作者简介:陈红梅,教育学高级讲师,肇庆市高要区教师发展中心。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