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班为例,结合“千斤顶”零件项目,把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化地参与螺杆零件的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的活动,从而提升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技能报国的信心,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制图;教学设计
一、实践背景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通过结合数控专业特点,把课程思政融入到中职数控专业《机械制图》课堂,让学生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技能报国的信心,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实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思政融入到中职数控专业《机械制图》课堂是以“六步教学法”模式组织教学,即本课将项目任务分为以下六大环节,分别是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团队决策、操作实施、检测控制及评价反馈。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不断领悟思政学习内涵,充分实现“做中学”“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精细品质,提高学生绘图的质量,本课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首先选取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并作为思政教育目标。其次,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和教师技能展示,融入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信念。此外,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帮助学生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本文结合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螺杆零件项目为例进行阐述。
该项目完成后,学生应具备以下的三维目标。其一,知识目标。掌握外螺纹的规定画法。其二,能力目标。能按照国家标准正确绘制零件图纸的外螺纹,提高绘图质量。其三,情感目标。以大国工匠为榜样,激发爱国热情,领悟工匠精神,树立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
课前完成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两个环节。通过QQ及微信交流群向学生发布工作任务单,学生可以登录学习系统,观看学习大国工匠视频和知识内容等资源,初步了解内外螺纹画法知识;还可以借助学习系统中的二维码墙,精确定位学习内容,参加自学测评。上课前学生在系统中下载绘图计划表,设计绘图步骤,并上传提交。
课中,首先通过系统中的数据反馈,教师对重点进行讲解,通过大国工匠人物案例,提出精益求精的要求,并引入中国标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学生团队完成决策环节;其次是操作实施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仿真模拟,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仿真动画模拟绘图过程;二是实践操作,师生技能展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再次是检测控制环节,主要通过巡视方式,实时反馈学生的绘图情况,此外教学助手辅助发布质检报告,并提醒同学们注意绘图细节相关问题;最后是评价反馈环节,由教师提问,学生答辩,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巩固知识,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技能报国理想信念;学生根据修改建议,改进作品,在系统中进行自评,查找优点和不足;根据6S的管理规定进行工位的清洁和保养;课堂总结,并奖励最佳团队。
课后,通过布置梯度化的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养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课程思政融入到中职数控专业《机械制图》课堂实践探索中,总结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一)学习工匠人物,领悟匠心精神
本课选取大国工匠许多典型人物,如胡双钱“35年无悔坚守”、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等模范案例,让学生学习“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匠心精神;同时领悟智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树立“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细化教学管理,践行精细品质
以“千斤顶——螺杆零件的绘制”项目为依托,通过项目线上、线下的参学方式,把课程思政融入实施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等“六步教学”,让学生参与和完成一系列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精细化活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我校的“精细德育”对教学和实训的要求,学生以“专注、专业、专心”的实践精神,按照6S精细管理要求,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包括清洁、保养工位,培养学生精细的职业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树立“我也可以做到”的信心和“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
因此,通过本项目课例,构建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框架,有效改善了教学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发展更适应社会、学校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丛文龙.关于学习情境实施“六步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崔佳佳.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通讯2019(04):44-48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5]赵志群.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