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倡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新课标》发布,也明确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提出“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运动方式,可以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实践配合“双减”培养学生“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

【关键词】“双减”政策;体育游戏;游戏大课间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倡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

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明确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提出“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方式的转变,游戏教学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多样性、竞赛性、灵活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双减背景下,课内外一体化开展,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

一、学——课堂游戏化教学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应用,因此无论是游戏教学的时长还是游戏教学的内容都应当围绕的教学目标展开。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一)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开展游戏化教学

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通过“青蛙跳荷叶” “动物爬行” “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发展移动性技能。通过“不倒翁” “金鸡独立”“木偶人”等游戏发展非移动性技能。通过“毛毛虫划龙舟” “托乒乓球比赛”等游戏发展操控性技能。

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把合适的游戏结合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兴趣。例如,在篮球传接球训练中,可以进行“五角星”游戏,田径类项目可以结合喊数抱团、30米迎面接力赛、 袋鼠跳接力赛、打移动靶等游戏。

(二)以生为本开展情景化游戏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中的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课堂内容完整性设计,还是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实施方式,有助于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达成。并且,好玩的游戏和情境是分不开的,学龄越低的学生受情境和氛围的影响越大,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构建有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游戏任务,明确游戏规则,进而展开体育游戏,避免体育教学枯燥乏味。低年级跑、跳、投教学课程,可以创设童话故事的情境,例如:“现在森林里要举办一次运动会,小青蛙,小兔子,小猴子都来参加比赛,他们应该参加什么项目呢?”“森林里有一只大灰狼,小动物们都害怕他,但是大灰狼只有每天晚上才会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开展情境游戏,例如结合共产党党史中的红船故事,通过登船游戏发展平衡和灵敏素质。还可以结合时政新闻创设情境,例如:创设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情境,教会同学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

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小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并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感,有利于新课标强调的教学方式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游戏的组织者,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道具把课堂组织好,把学生服务好。学生是情境当中的一部分,是游戏的参与者,应当充分融入情境,游戏学习,快乐发展。同时,教师也应在情境课堂中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和创造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分析并得出最终的结论。

二、练——游戏大课间发展身心健康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1.5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展示学生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校园体育文化,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深入发展。

(一)游戏大课间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体育课堂的延伸,也为校外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体育游戏具备锻炼的功能,同时富有娱乐性,深受教师、学生们的喜爱。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选用有趣的、运动强度符合的体育游戏。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参加运动的习惯。根据目标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实行体能大课间与游戏大课间隔天交替的模式,每周二、周四进行40分钟的游戏大课间活动,学校将运动场地划分给每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游戏,设计体现了速度、跳跃、柔韧、灵敏、力量等方面的素质发展。

(二)游戏大课间内容

跳房子:以敏捷圈摆出不同类型的房子,学生采用不同的跳跃方式,通过跳房子接力比赛提高学生下肢力量与运动能力。

同舟共济:每个小组以两张垫子之间的接驳向前移动,小组所有人须踩在垫子里,主要发展学生的平衡素质和团体协作能力。

袋鼠跳:把学生的下肢装入袋鼠袋中,双手抓住袋的耳朵,以袋鼠跳的方式进行跳跃接力,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跳跳蛙:借助游戏器械上海绵的弹性,使身体获得向上、向前的动力,锻炼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灵敏性。

踏石过河:学生踩着“石头”过“河”接力,锻炼学生的灵敏性能力,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免跳接力:学生用膝关节和大腿部分,夹着软排球,模仿着兔子向前跳跃接力,发展跳跃能力。

穿过山洞:学生向前跑动穿过山洞,快速触摸雪糕筒,返回后接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素质。

旱地溜冰:借助器械模仿雪地溜冰的一种运动方式,主要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打地鼠:利用游戏道具,“地鼠”藏在洞中,随机性向外探头。躲避“猎人”的击打。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此外.还有班级自创游戏,如“悟空取棒”、“鸭子走路”等。灵动有趣的游戏大课间很好地发展同学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也通过游戏愉悦了同学们的身心,提高了综合学习效率,发展了合作、拼搏等体育精神。同时,生动丰富的游戏大课间充分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校阳光体育的丰硕成果,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高。展现出全校师生健康、向上、文明、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和校园体育文化。

三、赛——课外游戏竞赛培养运动习惯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过重的文化课作业负担减少,课余时间增多了。新课标提倡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但是,实际情况中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明显,作者认为,这和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运动习惯的改变有关。回想上世纪80、90年代的孩子,放学后就是三五成群的玩耍时间,即使没有运动器材,也可以参与快乐的游戏。这是大家快乐的童年回忆,也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再看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运动游戏不再成为孩子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而成为了他们的“课后作业”,甚至孩子们要花钱报体能班才能够参加体育锻炼。虽然国家、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运动习惯的缺乏和运动生活的缺失恐怕一时难以转变。但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单纯可爱。他们能迅速结交朋友并喜欢玩游戏。因此,作者认为,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游戏是当下“双减”政策实施后让孩子们增强运动、加强锻炼的最佳途径,也是能够让孩子们养成运动习惯、拥有运动生活真正落实“双减”最彻底的途径。因此,开展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实施策略意义重大。

(一)拓展校外运动,培养运动习惯

本着“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的主旋律,把“常赛、勤练”的阵地拓展到课外、校外,让学生走出户外,奔向运动场、绿茵地,保证每天校外运动1小时。社区小伙伴在平时放学后就可以结伴做游戏,可以选择体育课堂和游戏大课间中喜欢的游戏,把学校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孩子们也可以自己决定尝试一些其他的游戏,比如“你追我赶”、“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还可以利用器材打篮球、踢足球、跳绳等。假期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一起去爬山、游泳,还可以利用假期一起去参加体育比赛。让运动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自主设计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双减”实施以来,给了孩子们更多自主的时间,如果让孩子们真正自主利用这些时间,孩子们会做什么?作者认为,一定是玩,这是孩子的天性,何不利用这一点,把孩子们的时间真正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娱自乐,在游戏中担任组织者,裁判员,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选择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运动方式——游戏,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课程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升,还非常好地锻炼了身心,培养了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进取心,有利于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是,运动游戏作为孩子们最爱的行为之一,体育游戏的普及可以把时间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能力,锻炼素质,锻炼心智,从而真正把“双减”政策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佩民.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2):111-112.

[2]陈启红,李成,张晶,丁天翠.“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教学,2022,42(05):37-3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