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是在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指导政策,极大地解放了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效地释放了学生的压力,给予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机会。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的深远意义和价值,探讨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管理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转变传统的数学作业结构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管理
“双减”工作目前已经步入了平稳的实施阶段,并且有效减少了学生的课余学业压力,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兴趣。而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结构,减轻学生的小学数学课业负担,应当围绕“双减”减压提质的目标,设计出更加高质量的精简数学作业,抛弃传统的题海战略,全方位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观念,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前置性作业和检测性作业配合发布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地布置前置性作业和检测性作业,为了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将前置性作业和检测性作业配合发布。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只为了导入和帮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检测性作业则是帮助学生检查相应数学知识的学习成果,二者相互配合,能够极大地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真正将数学作业作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工具。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这部分知识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布置简单的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作业可以设计为:在家里面你可以找到哪些对折起来可以完全重合的物品?让学生回到家中寻找这类物品,并且在下一堂数学课的前五分钟随机抽人回答。在教授完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学生明白了沿着中心轴对折几何图形可以使其完全重合,与前置性作业联系了起来,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熟悉感。而后,小学数学教师再设计发布检测性作业,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轴对称和平移知识的掌握程序,检验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成果。教师可以设计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定一个正方形,画出正方形所有的轴对称线,并且分别指出不同对称轴下,正方形被划分为了哪两个小的图形。基于此,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使得小学数学作业的效用和价值彰显。
二、带领学生参与趣味性十足的实践作业
带领学生参与趣味性十足的实践作业,将传统的单一的数学理论作业转变为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并且极大地丰富数学实践作业的内涵。小学阶段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而爱玩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特征。基于此,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和特征来设计参与感更强的实践数学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作业中去。比如,在《观察物体》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完成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座位分为多个小组,并且带来正方体积木分发给各个小组。而后以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数学作业的形式来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提高数学作业完成的效率,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正方体积木搭成的观察物正面图,让各个小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地还原该物品的搭建方法,并且根据自己的搭建方法绘制出侧面图和俯视图,按照准确率优先、时间次之的顺序进行数学实践作业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降低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压力感。
三、立足于学生层次布置弹性化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发布具有层次感的弹性化作业,将数学作业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基础部分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的,而拓展部分则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人情况来选择。比如在《数据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基础题为:提供给学生某人一天各类食品的摄入量表格,让学生按照相应的数据绘制扇形图;拓展题则可以在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数据,改换为更加复杂的情况。
四、发挥家校共育的模式布置社会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在学习完《数据处理》这部分内容学习完成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就某一现象或者是热点话题布置数学作业,比如:小区广场舞阿姨和叔叔占小区总人口比例的调查。学生需要观察每天晚上跳广场舞的人数有多少,并且进行记录,其中有多少女性,有多少男性,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取整个小区的居住人口数量,通过调查分析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对数据知识进行处理。借此,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实现了全面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数学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双减”政策一经落地就受到了社会热评,有满意“双减”政策的家长,也有不满意的群体。而从长远来看,“双减”政策毫无疑问是正确可行的,能够有效改变长期以来我国被迫推行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以更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来替代大量重复且低质的数学作业,既符合“双减”政策的目标要求,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长荣.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46):85-86-87.
[2]辛成海.基于“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探究[J].新教育(海南),2022(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