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泛在学习备受瞩目,成为了引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在对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先进信息化技术所发挥作用比较有限,许多教师开始积极反思教学行为,尝试新的教学对策,将教学核心与互联网技术融为一体,结合同屏对话调整教学思路,实现泛在化、多元化教学的有效创新及改进。践行现代化的育人理念,促进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以及无缝对接,坚持生本理念,更好地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瓶颈。
【关键词】泛在学习;同屏对话;中学化学;学习效率
在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主流,这种教育模式和教育工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功能非常强大。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还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授课方式和教学理念存在许多的历史遗留因素,学生面临诸多的瓶颈和短板。在整合利用信息化设备时,一部分教师只能够停留于表层,信息输出渠道比较单一,学生仍然较为被动。具有远见卓识的化学教师开始结合同屏对话,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内授课融为一体,探索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路径,借助同屏对话来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指明道路,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泛在学习”与“同屏对话”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同屏对话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泛在化向多元化的有效过渡及推进,屏读时代正式到来。“同屏”与学习共同体存在密切联系,离不开音、视觉平台,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便利,真正实现隐性思维的显性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学习小组的小白板、黑板、投影、显示屏以及移动电子书包相结合,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同屏对话有助于拉近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充分凸显实时对话以及多元对话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精力耗散。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有所提升,高效性、凝聚性、流畅性和泛在性更为明显。
作为同屏对话中的核心,“互动”与“对话”不容忽略,直接关乎学习的成效。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的具体变化,加强对不同教学场域的有效分析,了解学生与课程、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活动以及多元对话,实现不同教学场域的有效交织和互动,凸显化学教学的整体性,尽量避免顾此失彼和本末倒置。深入对话以及高效对话不容忽略,离不开具体的课程场域,教师需要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现场体验感,利用同屏对话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呈现。将教师学生与课程融为一体,带领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中学化学阶段的同屏对话对强化学生的化学认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能够确保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活动更加多样。教师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确保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着眼于学生的思维特征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泛在学习”的“同屏对话”提高中学化学学习效率的对策
(一)放大化学实验的现场化
通过对化学学科特征以及本质属性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门学科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在组织开展学生实验活动以及演示活动时有的教师教学经验比较有限,导致化学实验教学昙花一现,学生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有部分学生无法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整个演示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变化,受到了诸多环境和条件的束缚,难以抓住观察时机自主了解化学知识的原貌。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同屏对话,利用实物投影全面展示实验细节,有效放大整个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重复观察和自主探讨。深层次处理学生之间的对话,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分析化学证据的推理过程,逐步形成深度学习的行为习惯和意识。以此来更好的凸显现场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放大这一教学板块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镁、锌、铁、铜等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让学生留心观察,了解不同金属反应的具体现象,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在简单重复的基础上利用同屏进行放大处理,稳步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水平,避免学生浅尝辄止。
(二)转化多重表征的可视化
化学学习比较复杂,离不开学生的宏观感知以及微观分析,涉及诸多的化学原理和化学符号。有很多学生对化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存在许多的认知误区和思维障碍,教师则需要着眼于可视化教学,积极实现多重表征的有效转化,在同屏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孤立放视频或者是图片,而是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以此为导向打造高效课堂和品质课堂。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时,为了让学生自主了解酸碱盐的三重表征,教师需要围绕“实验室橱柜里的化学”展示相关的图片,罗列12种酸碱盐物质,让学生自主分析,利用同屏对话聚焦关键图片。鼓励学生结合宏观特征自主书写化学式,深入思考物质分类,简单归纳其中的知识点。
(三)实时化监控反馈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备受关注,直接关乎化学教学创新及改进。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基本教学板块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避免各种教学矛盾及冲突,加强对典型问题的有效分析,及时反馈基本学情,更好地体现实时化监控的优势。比如在引导学生综合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教师可以借助手机以及显示屏巡视教学过程,采取分类拍摄的形式总结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新颖思路,暴露学生的不足和闪光点,真正实现实时监控以及有效反馈,更好地凸显同屏对话的优势和价值。
在教学改革工作取得诸多成效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及多样,教师可以结合泛在学习的同屏对话原则进一步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方向和思路,稳步提升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在持续探索以及深度研究的过程中全面创新教学对策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学习。
参考文献:
[1]秦微. 基于微课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后学习效率的研究[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32):2.
[2]宁多文. 基于“泛在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实践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