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许多学科的教育要求都有所提高,而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努力避免过于单调和呆板的教学形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务实性。通过以往实践的证明,在高中政治教学任务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双减”政策,探讨如何实现德育与高中政治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中政治;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对于“双减”政新策背景下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在诸多途径中较为全面系统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重要课程。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更得到强调。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给学生上政治课。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有接受来自其他学科的德育,但是这些教育有区别与在政治课的教育。“双减”政策下的政治教学是全身心投入到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之中的。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仅重视学生在智力方面上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引导和发展上有所忽略,可能会使得学生的发展走偏。由此可见,教师要认清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发挥其蕴涵的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政治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
在“双减”政策下,对于学生而言,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效果不如教师用亲身作为示范进行教学的效果好。例如教师在进行《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要向学生解释生命价值的具体含义。然后,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践进行解说,告诉学生其重要性。
在“双减”政策新要求下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为新背景下的学生教授知识和解答疑惑的地方,也是一个给予教师机会去展现自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行为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在课堂上的形象。在日常衣着中,教师要保持干净整洁。在行为举止上,教师应保持端庄大方的仪容仪态。教师在课堂上的眼神和手势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在课堂上,那些不被关注的小细节,往往会对一位教师的形象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学生接受“双减”新要求的德育的过程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注意其重要的载体,即渊博的学识。这也是身为一名教师必须拥有的素质。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对于其他学科也要有所研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将成语典故融入“双减”新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那么会使学生折服,并从心底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爱戴之情。因为知识不仅对人有启迪智慧的作用,更有着征服人的心灵作用。德育渗透的一个特殊载体是情感。情感对于人的心灵具有特别的感化力量。古人曾说过想要感动一个人的心,就是要先感动他的情感。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道理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用情感进行教育。
二、在政治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机抽取一节课,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良好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科学的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授《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时,其蕴含的哲学知识可以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可以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师在符合“双减”新要求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逆境也能成才的道理具有更深层次地理解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析问题:“这只青蛙的悲剧说明了什么道理?人类是否也有类似的悲剧?”有些学生表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经历过苦难而有所成就的。笔者在对学生表示赞同后,继续向学生提问“乱世出英雄”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理。
三、在多样化模式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经历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进行了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诱导—阅读—总结模式等。关于在“双减”政策的新要求下进行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依据实际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学生的心理以及课堂的情景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进行教学《把握世界的规律》时,笔者选择了诱导—阅读—总结的模式。在上课前,笔者先讲述了一个饥饿的人吃光饼的故事。这个人到一家卖饼的店里吃了五个光饼后,在吃第六个时,他说:“如果知道吃第七个,我就会饱,那我只要买第七个就好了。”学生听后都笑了。我问学生:“这个人有什么可笑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多数学生明白了这个人不知道量变的重要性。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笔者再顺势向学生提问:“当他吃完第七个光饼后,他还会一直吃下去吗?”学生说:“如果他再继续吃下去,他就会撑死。”学生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而是继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懂得了量变和质变的道理,教师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进行总结后,让学生对这个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进行思索,让学生明白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把握德育渗透的特点的基础上,遵守德育渗透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情况选择合适的德育渗透模式,相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在学生身上看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本文系泰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课题编号:TJK2021GHG2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尕平.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1(30):151-152.
[2]瞿志奇.高中政治教学德育元素运用实践研究[J].智力,2021(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