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是基于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对德智体美劳各项基本素养融合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和思维塑形的最佳阶段,教师要通过创设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进行引导,对于活动的创设要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实际需求为方向,以融合教育为目标,不断启发学生对团结、互助、沟通等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对于特殊儿童及带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更要多加关注。小学教师对融合教育理念存在着胆怯、畏缩心理,导致融合教育实施并不顺利。所以,教育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融合教育理念的宣传与讲解,使小学班主任了解并接受融合教育理。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组织的教学水平和责任感,加快融合教育实施进度,学生、家庭以及学校三方共同完善融合教育体系的建设,保障融合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以浅析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对融合教育的重要作用为课题进行 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融合教育
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是明显的,有的学生性格开朗,而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对于同一件事,学生之间的认知和行为是不同的,以点窥面,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以开放性的教育思想开展活动,在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弱项和问题,主题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固有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为目的,教师要重视主题时间活动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最终将其融合到一起,也就是素质教育后提倡的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和个性化发展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是实现儿童价值实现的有效教学方式。
一、重视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的创设内容
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要分为两部分开展,首先要强调主题两个字,这是确立活动目标的首要前提,能够加深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其次要注重主题活动内容的有效性,确保活动能够真正落地实践,而不是形式主义。例如在我的班级中就有一些学生比较特殊,对此我有针对性的分层开设班级主题活动,小华(化名)的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虽然父亲在生活中也很关心他,但由于缺少母爱,小华的性格比较强势,在与同学相处时偶尔出现暴躁情绪,做事情也比较急躁不太认真,有点大男子主义。其他有些同学虽然没有小华那样的家庭状况发生,但仍旧存在做事不认真,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的问题。所以我组织开展了乐高比赛,将这些学生随机划分到不同的小组,在竞赛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会切实感受到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快乐,小华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团结的力量,在后续的生活和学习中,这些同学的意识和行为都有了明显改善。
二、重视体验式主题活动与融合教育的关联
融合教育中包含了对全体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渗透,而体验式实践活动在其中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小学生的自尊心和价值观形成对其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教育虽然一直在快速发展中,但对于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方式和思路还不够完善,所以融合教育的核心在于“一视同仁,差别对待”,这里所说的一视同仁一方面是在情感上的无差别关注与呵护,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础道德品质,而这里的差别对待则指的是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所以体验式活动要促进融合教育的关键点在于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画面对保护环境的行为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区分,每个学期进行科技节活动,如放飞纸折飞机、科技游园活动等,让学生感觉学习就像在生活中玩耍一样,让学生的学习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有感而发,目的是在体验式游戏中学生加深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同时对于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也要多加关注,例如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引导,家长受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较深,对自闭症往往不重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特殊孩子,只要求其放学后能在家里学习即可,而不让其与外界接触,害怕其受影响。自闭症学生常年处在封闭的环境中,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在学校的体验式活动中,教师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确定儿童的各种感知能力,对自闭儿童实行强有力的重压,使其注意力集中,并增加亲密感;随后可以让儿童进行一些全身运动的活动,如荡秋千等。感觉综合训练是一个促进自闭症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根除自闭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加以引导,可以开展专题活动。学习《红色演讲》这个综合性活动后,可给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表现那时候青少年生活的片子,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让他们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激发少年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一些抗日先锋的崇拜和敬佩。
如果将教育工作比作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行驶的巨轮,那么德育融合工作就是一位优秀的船长兼掌舵手,显而易见的是教育方向的把控者,可见融合工作的重要性,而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融合教育的全面性,强调了特殊儿童在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地位,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师德和对教育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37.4
[2]于素红.美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立法演进与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1(2):3-8.
[3]潘海啸,熊锦云.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7(2):42-46.
[4]庄佳骝.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J].教育导刊,2004(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