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心理还不成熟,可塑造性强,同时不确定因素较多。学生成长过程中时常出现心理困惑,有的困惑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但有的困惑学生很难克服。一旦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处理,这些困惑将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产生心理疾病。对于教师来说,要探索、明确与正确把握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引导学生克服心理困惑。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困惑;应对措施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管理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展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做好教育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一、积极引导学生,化解学生心理困惑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成效不大,主要就是对已经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只针对少数明显暴露于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学生,对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没有太大影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有限,很难引导全体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充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后,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个性,观察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惑时产生一定抵抗力,积极诱导学生,引导学生达到理想的心理状态。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在解决学生心理困惑、预防心理困惑等方面有着明显作用。
二、从教师的角度,给予尊重与关爱
首先,教师要尊重与相信学生,要想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和信任他们,在学生存在问题时,引导学生,与学生沟通。在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教师应运用敏锐的观察和技巧来引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而且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真正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才能够产生安全感。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教师端正思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习惯学习和生活,并涉猎所有方面的知识,包括在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不断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
三、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积极乐观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来指导教学工作,让教育为学生服务。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当做活动的主体,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与思想,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适当调整引导方向,让每个学生掌握知识途径。其次,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权威理念,将学生的想法看做是挖掘知识,强化知识的钥匙,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事业,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便于学生终身学习,实现教育服务于个人的目标。最后,要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健康成长。
四、要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涉及许多其他事情,包括以各种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学校要提供心理学课程。将心理知识和方法传达给大多数中学生,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正确对待自身的优缺点。在日常教育中,该班级的老师需要注意他们的教学原则。应该注意的是,心理学不同于常规知识课,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在此课程中,教师无需传授其专业知识或理论知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还需要有自己的宣传,引导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并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如果学校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则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例如知识讲座,以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的可读性,并定期出版小型杂志,这些是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
五、扩展教育内容,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形式化,还要将其落到实处,除了要解决学生一般心理健康问题以外,教育内容还应包括红色资源等其它资源,让学生在各种资源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承担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比如,可以定期开展唱红歌活动,选手选择自己的歌曲,并在登台前将文本添加到图像中,以显示红色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红色资源被遗忘,然而,人们日常生活与红色资源联系十分紧密,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使得学生对红色资源有深刻理解,为学生提供积极的生活。
总体来说,初中生随着教学负担的增加,出现心理困惑的几率在逐年增加,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教师要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消除错误思想,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塑造健康人格,从根本上杜绝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取得理想成效,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海娇.试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研究,2020(2):47-48.
[2]张亚琴.新媒体时代下初中生的心理困惑及自我调适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9(24):70-71.
[3]安晓镜,魏昶.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困惑之浅析——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两所中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