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并将伴随学生终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个人素养,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积极地学习古诗词。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教学的内容与其当前生活学习的环境有机联系起来时,古诗词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加清晰,富有魅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就是古诗词,与此同时,华夏文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样是古诗词,由此可见,古诗词对现代人教育的意义、价值重大。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的美好意境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建构属于自己的审美艺术宫殿,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重要性
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师生关系的转化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学科教学的主要方式以及主要思维等。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智慧结晶,也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再者由于古诗词涉及的领域与题材较多,用词十分简约干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后,就会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在写作中可以应用大量的古诗词素材,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古诗词也是一种“艺术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而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措施
(一)古诗词教学情境化
古诗词需要重视对环境的描写,经常用最精简的语言描写最真实的情景,因此,老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情景教学。在学生对所学习的古诗词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一步讲解古诗词的含义及情感,在讲解的时候将古诗词中的情景描绘出来,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与自身情感。最好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由老师的描述调动自身的情感,细细斟酌古诗词中一字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深层次理解古诗词当中的内涵。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品诗悟境,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二)富于趣味性
开展小学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为了诗歌教学而进行教学,不能单纯地采用传统的讲述法,而应该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各种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悉心引发学生的读诗兴趣,让学生喜欢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最终达到熟悉古诗、理解古诗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才能突破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瓶颈。
(三)创新教学方式
诗歌作为承载文人情感和志向的文学体裁,兼容并包、内涵丰富。诗歌表达的情感十分多元,学习诗歌要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跟随教师分析诗歌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处境,感受诗歌所反映的作者的理想或情感。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音频和视频动画的长处,创设情境,营造意境,带领学生穿越回诗人生活的年代,体会诗人写作此诗时的心境。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空间和平台,古诗词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抒发和共鸣的机会,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与诗人产生共鸣,相互对话,在心灵上构建出一个精神的后花园,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负面情绪疏导有很大的益处。
(四)提高鉴赏水平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语言凝练优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教师要能透过精巧的文字和诗词结构,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领略作者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系统深入地研究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了解古代文学理论基本常识和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拥有自己的见解观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重视朗读指导
我国经典、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和瑰宝主要体现在古诗词,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其语言精练及准确、传神,仍然使得其广为流传。从新修订的语文课标所要求内容来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考虑到此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学生朗读方面的指导,同时也要将正确示范引领工作做好,并指导学生的语调及节奏、情感等,基于多种反复朗读形式的应用,确保学生通过读来达到识字及学词、析句等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中对诗句意境产生切身体会,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古诗词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思想、情感的准确把握。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牢牢立足于时代改革的潮流和思想,善于把握现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对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思想进行革新,是充分发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效性的必然之策。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借助教学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渗透、传承,确保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对其的独特魅力进行真正感受。
参考文献:
[1]李丽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81-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