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和法律都是制约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之一,但是道德不具有强制性,道德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它既是行为准则,又体现着人们的行为修养。德育工作的培养要从小抓去,初中阶段尤其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领头羊和核心,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方式,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随着新的时代背景的出现,德育工作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故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德育工作;班主任;初中教育;工作运用
引言
会诊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因此,通过会诊式的德育工作开展,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问题诊断,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反馈和建议中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和能力。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也比较脆弱;加上对外界的认识不足,因此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一现状,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内涵
会诊式和普通的德育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在会诊式的德育教育之中,班主任不再是德育工作开展的中心,这种德育模式更多地强调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共同作用。因此,是德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具体来说,会诊式德育模式由班主任牵头,将其他的任课老师也调动起来,彼此共同讨论出适合学生的德育方式和方法,然后再展开相关工作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运用
(一)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都将有所提高。这一时期的学生渴望独立,但是又摆脱不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这种矛盾的心理,会导致他们出现逆反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其自我表现意识强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中班主任要尤其小心,如果采用不当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基于这点,班主任就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以班级中对独生子女的德育工作开展为例。对独生子女来说,他们不仅仅面临青春期的烦恼,还有家庭背景带来的困扰。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存在溺爱的情况,在家长的过度溺爱之下,学生的独立能力差,同时缺乏团结友爱、相互分享的道德意识。比如我们班级中的一位女生就是这样的情况,由于缺乏分享、团结、互帮互助的道德意识,同学们觉得和她和平相处很困难,加上平时自己也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就要联系其他科任老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式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比如,科任老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她和别人相处的机会。班主任也可以安排活泼开朗的学生作为其同桌,让她在同辈的感染之下,促进其性格转变。同时班主任也可和任课老师在班级中开展竞赛类的小组活动,让该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性格转变,培养其团结友爱、互相分享的道德意识和品质。
总之,会诊式的德育工作,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出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才可以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和任课老师的讨论,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利用会诊式德育工作,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以人为本”是德育教育中遵循的重要原则,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只有将三方力量结合起来,才可以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氛围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氛围可以拉近学生和班主任,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的沟通和交流。在和谐的德育氛围下,学生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关于自己对德育工作的建议、诉说自己的烦恼。而这是一个班主任、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动态的机会和平台。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氛围的建立。
具体来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具体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如何促进德育氛围的建立”。通过双方的讨论和相关的实践发现,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比如,在班级中我们举办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环节,认识传统文化、讨论传统文化以及制作具有传统文化的物品。首先,班主任给学生播放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纪录片就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分别发表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班主任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传统文化如此重要,你们觉得它的魅力在哪里等等问题。讨论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总结
总而言之,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模式对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然,在具体应用时,班主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充分以学生为会诊主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而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进行合作探讨,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芯.“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53-154.
[2]黄凤花.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J].考试周刊,2020(7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