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回归学校主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科能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家长认同度,形成教育的“组合拳”。我们要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抓手,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有效、高效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
一、“清”布置,控制量
在小学语文作业的总体架构上,基本可分为“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三大类,同步推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前预习,以一、二年级的预习作业为例,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诵读作业,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步入绚丽多彩的阅读世界。中高年级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及阅读期待。
课中练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后练习以及配套的《写字本》《课堂作业本》等,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书写时间,还可以利用作业单,将练习和上课紧密结合,以练习提升教学实效。低年级的作业主要是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进行口语表达。高年级除了常规的词语抄默写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分层作业。如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表演,基础弱一些的学生可根据书本内容进行表演,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借助手卡提示进行表演。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可以自主根据情景创编对话。在一次次实践中体会课文之美,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精”布置,提升质
笔者围绕“三大核心”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落实课程目标、实现作业分层设计、实施多种评价方式。
(一)落实课程目标
布置的过程中要落实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要做什么,还要明确如何做。以目标为引领进行作业设计,方能有的放矢,直达知识巩固、技能强化、思维训练等作业的积极意义。比如对于三年级来说,它是写作的起始年级,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把写作当一件快乐的事。笔者发现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对自然,对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布置了一项作业:“播种植物—观察—记录—写成日记”。开展活动以来,班里掀起了播种的热潮。每天谈论最多的是自己种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孩子们还把养的花带到学校,大家一起进行观察,比较谁养的花最美,切磋养植物的技巧,植物们俨然成了孩子们的朋友。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榜上有名,他们不仅观察更加细致,而且学会了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在交流分享中,孩子们取长补短,不断认识到自己日记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产生修改自己日记的愿望。植物日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有些孩子还自发地把植物日记进行整理,编辑成书,在班里发行。
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通过悉心观察认识了植物,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通过观察,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一位小朋友还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这次观察日记告诉“我”,只有勤于播种,才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创新作业,兴趣中“强”思维
作业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成为衔接课内和课外的桥梁。经多次实践,笔者发现孩子们喜欢可爱的、有创意的、更多样化的作业。识字小报,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识字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由于每个学生的识字水平不同,在制作小报的时候,笔者选择了分层次布置的方式。如下:
第一种,贴一贴:请你从报纸、杂志、食品包装盒等上面将刚刚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在A4纸上,制作成自己的识字小报。这种形式主要针对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识字少的孩子。
第二种,写一写:将自己在读书、看报、阅读时事新闻,例如“冬奥会”、“残奥会”等等,总之是生活中新认识的字写下来,制作成小报。利用所学的加一加、减一减、部首、字族等识字方法,将新认识的字分类制作成小报。这种形式是在学习了一些识字方法后,针对基础相对好一些并且会写一些字的孩子。
(三)注重作业指导
没有良好的作业指导,就无法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以写话作业指导为例,为实现将完整的篇章训练化为高效的片段练习,笔者抓住“立意—构思—创写—思辨”这四个核心指导环节,在富有效能的练习指导过程中,涵养写作思维。
1.任务聚焦——明立意。笔者带领学生明确每一次创写的任务和目标,采用情境创设呈现目标、直接宣布目标、商议确定目标等方式,帮助孩子明确写话作业的要求。
2.运思激活——促构思。通过创设情境、置换角色、旧知回忆、媒体刺激、提供指导等方式,激活写作运思,使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
3.尝试练习——共创写。课后写话强调在课上写,写后就评。这个写作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共同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4.评改一体——巧思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性评价应秉持素养立意,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师改生—生生互改—自我修正”的方式推进评改一体,写话作业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贯穿始终。
作业设计是一门学问,我们思学生之实情,集团队之智慧,精心设计、分层布置;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我们一直在向课堂要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2001(10).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3]刘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书育人[M],2000(3).
[4]肖大国.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9(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