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教育已经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教学内容增加、时间减少和选课走班后教学管理困难的实际情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导学案设计契合了新课改的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导学案;减负;设计;教学相长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1年7月,国家印发“双减”政策指导文件。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教学内容增加、时间减少和选课走班后管理困难的实情,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定星盘”,是最契合高中学情的教辅资料。导学案的设计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展现了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导学案的科学内涵
本文中导学案,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设置的用以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服务对象是师生双主体,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事实上,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学情,适合本校学情的导学案就是最好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的缺陷
尽管每个高中学校都有适合自己的政治导学案模式,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群体的重视,但是依然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1.导学案设置教案化。导学案设计的主体是教师,部分教师由于受以前教案编写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把导学案设计成教案。然而导学案服务的主体是学生,一节成功的思政课不在于课堂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在于课后学生收获多少知识。师生群体的知识视野和学习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导学案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着明确的学法指导,否则还是传统的教案。
2.题目设置习题化。部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依然抱着题海战术的传统观念,忽略了导学案与其他教辅资料的显著区别。导学案设计是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而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在新情境下的活学活用知识。在新高考背景下,习题化策略注定行不通的,也跟国家“双减”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3.问题设置脱离教材。高中政治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泛滥化和缺乏层次感,降低了学生使用导学案的热情,导致了导学案内容与教材知识脱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问题设置简单化,一些填空题等假问题占据了不少篇幅,但是不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度思考;二是问题设置和教材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三是导学案问题设置开放性不足,没有体现问题设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素质教育理念。
4.情景设置脱离生活。新高考要求导学案问题设计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导学案情境设置不接地气。导学案情境设置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如果情境的设置流于形式,就难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学案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情境是辅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有效载体。蕴含学科核心素养且能够激发学生思想共鸣的情境,才是高中思政学科真正需要的教学情境。
5.评价机制缺失。目前,导学案设计和编写已经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部分学校还安排专门的备课组成员来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范例。但是,大部分学校没有规范的导学案使用过程评价机制:一是学生是否利用导学案预习新课,以及哪些题目出错频率高教师可能没有检查;二是部分教师只是因为学校统一要求才被动使用导学案,这样自然影响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三、导学案设计的优化
当下几乎全部高中都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普遍存在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恰恰为我们改进导学案设计,进而设计出一份适合本校学情优质导学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想要避免导学案编写教案化,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导学案,才能够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
(二)导学案选题要精准
导学案设计的关键在于选题要精准,高考真题天然符合条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顺应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呼唤,精准选题成为设计一份适合本校学情的优质导学案的必然选择。在选课走班背景下,课后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十分困难,这也要求避免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倾向。首先,导学案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其次,教师要树立教师入题海,学生越题湖的理念,导学案精选典型例题;最后,导学案的编制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问题设计源于教材
任意高考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逻辑起点,事实上教材本身就是最佳的备考资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教材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同教材有内在联系的素材才能够进入高考试题。当然,比教材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关联,说到底导学案设计就是问题设计。一是问题设计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二是问题设置应有留白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优化情境设置
政治学科强调要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心流”。什么样的情境对于思政课而言是适合的呢?首先要蕴含学科知识,其次要富有道德价值,第三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综上所述,建议导学案情境首选广东高考真题情境。
(五)规范评价机制
规范的评价反馈机制能够促进导学案设计的不断优化,应建立健全导学案设计和使用多元和过程性评价体系。与时俱进是思政学科的显著特色,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一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导学案正确率低的选择题在下次测试中滚动训练;二是精选典型高考题主观题每周1至2道课堂限时训练,教师全批全改,通过典型卷投影指出学生的失分点和改进措施。三是学校应制定导学案设计和使用评价统一标准,并定期整班检查反馈导学案使用,对导学案使用质量高的备课组颁发证书并在绩效评估中有相应的体现;反之则说明导学案试题量过多,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科思维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杨彩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时政导学案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1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