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共育力求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家校合作陷入一种形式化的怪圈,需要进一步地通过互联网平台重新聚焦家校合作的新样式,合理地利用新时代互联网的优势来弥补不足,再度构建正常的生态教育圈。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合作;生态圈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各种互换学习区为家校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传统沟通方法与互换学习区沟通相连系,有利于促进家校共育合作氛围。在这种支柱下,需要探讨现时家校共育的误区,并且从误区出发进行新的尝试。通过丰富家庭教育的工作指导内容,并且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及时地向家长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促进学府、家庭、社会正常成长,鞭策教育的可连续生长。
一、家校共育的误区
(一)缺乏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教育作为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一环,家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学校工作长期系统性、长效性不够,导致很多其共育工作不足战线全面地落实,很多学校的家校共育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关于如何进行家校共育、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成员以及组织结构都不甚明确,家校共育的合作仅仅停留在不系统、不全面的过程之中,很多家长都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在家校共育的形式活动之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仍旧还是把主要的教育任务交给学校,长此以往很难达到家校共育的真正目的,也无法表述合作教育的实际上风。
(二)合作教养花式不足
当然,在目前家校共育也存在着样式不足的问题,家长和教师沟通充其量的还是小孩的就学成果问题,这样的沟通是非常单调的。家长无法从这样的合作之中了解到小孩的近期状况、无法关心小孩的心理健康,更不能参与到小孩的个性成长之路。这也与很多家长重成效、轻德育有关,他们认为只要小孩成效好,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不紧要。甚至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之后,家校的交流竟然变成了孩子们学业成果之争,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正确的沟通和交流,反倒是给学生增加了许多压力。
二、家校合作正常生态圈的建造方法
(一)建立新时代科学育人理念
要构建家庭、学府、社会正常的育人环境,首先就要建立新时代科学育人理念。只要有了合理理念的督促,家校共育才能够沿着既定的方向更好地执行下去。从《学府育人事务指引》以及《群众学习者生长基点内容》的两个主要文献中,不难发现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抱负信念、肩负感以及自我成长能力,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郑重强调了学生自我生长和精神生长。所以,在家校共育时,我们也应当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精神成长为主题,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对于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通过家校共育的合作形式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通过组织丰富的家长活动,让家长们都参与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同时,家长也要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创设,并且为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在这一过程之中,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各类社会人士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依据和指导,让学生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不仅家长要听听教师的意见,教师也要一本正经听取家长的定见,通过家长朋友的想法和意见来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地完善学校的教学制度,共同打造科学合理的家校共育,同样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的责任。
(二)开展家校合作打卡轨制
近年来,随着家校共育的不断提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家校共育的活动,不管是从家长沙龙以及亲子日记或者是亲子读书会,这都说明了家校共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真正地开始在我国落地生根发芽,关于家校共育的教育工程也在有序地进行着。但是这样的活动又能坚持多久了,家校共育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平台,对于孩子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提升,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可见,家校共育势在必行。为了不断地完善家校共育的合作机制,推动良好生态圈的构成,还需要开展相应的打卡制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家庭深造讲座、有趣亲情日记以及家庭读书,激励家长参与到小孩的校园生活之中。通过打卡的形式来组织一些家长的报告会,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地调动家长学习的积极性,让家长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并且推选出一批模范带头的先锋家庭,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家校共育的活动之中,更好地让家校育人机制得到落实。
(三)扩展家校合作网络互换学习区
除了QQ和微信两个常用的社交平台之外,学校还应当进一步地拓展家校共育的网络平台(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让班级博客、校园网、收集微课都化作家校共育的传播手段。博客先生不错地将班级事物状貌地呈示出来,并且结合QQ和微信定期地推送,引导家长欣赏学府的班级主页、博客以及微信大众号,越过这些内容来认识学习者的近期状况,并且通过博客的记录来交换自己的感想,或者是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评价或者看法。当学习者呈现某些题目时,监护人也能与先生开展及时的沟通和互换。通过班级博客、校园网的形式,学生也能够及时地从家长的评论中来理解家长的心理,理解父母对于自己的殷切期盼,让孩子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教育,让家长和学生在关爱和滋养的氛围中共同进步,主动积极地交流自身的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想法。同时,学府也可以激励先生将自己建造的有关家庭教养的微课视频推送到家长群中,为家长们提供深造的素材。而通过这一途径,家长也可以及时地和教师以及学校反映自己对于孩子的一些情况的看法,针对小孩的表现来向其他的教师或者家长讨教相互沟通的经验,进行交换和深造。通过收集平台来落实学府、班级、家庭等呈现辐照状的信息网络交换平台,不断地提高教养资本的同享与交流,进而提升科学育人质地与速度。
参考文献:
[1]郭红,宋建蓉.“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生态圈构建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2]杨柳.从沟通走向合作——家校共育策略浅谈[J].教育界,2020.
[3]管以东.“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误区与健康生态圈构建[J].新课程(中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