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积极的心态是获取健康、幸福、成功的重要的因素。让每一位孩子从小播下快乐的种子,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快乐地成长,一直都是幼儿园教育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不断的被挖掘着教育内涵及价值。本文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幼儿积极心态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索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积极心态培养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从而打造传统节日文化下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园本课程。
【关键词】传统节日活动;幼儿;积极心态;培养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幼儿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对于幼儿今后终身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传统节日活动
传统节日是比较常见而且幼儿又比较熟悉的,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借助节日契机,在幼儿园开展符合节日文化的多样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氛围,体验民族文化带来的自信及自豪感,从而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体验。
(二)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是指幼儿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时,能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努力去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庆祝节日活动,让幼儿更多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节,热爱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幼儿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这也为传统节日下幼儿积极心态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借助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的实践探索
(一)传统节日活动下幼儿积极心态培养的可行性
1.丰富的节日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天生喜欢热闹,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庆祝节日举办的各项活动正符合了幼儿爱玩爱闹的性格特点。3-6岁的幼儿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节日的气氛以及节日中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对节日的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该年龄段的幼儿活动好动,乐于参与各项活动,在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充分的体验到各种活动的乐趣,感受积极的情绪,还能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内涵。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经验认识,还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及自豪感。
2.幼儿园节日园本课程的积淀。作为一名中国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由此“中国传统节日”历来都被幼儿园作为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这些节日在不断被挖掘和开发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成熟且丰富的园本课程。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幼儿积极心态的养成心理健康园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诸多便利,不仅课程容易落地,也利于幼儿接受,同时也能很好的丰富并延伸节日园本课程的价值及内涵。
(二)传统节日活动下幼儿积极心态培养的实践途径及方法
1.充分挖掘节日内涵,确定节日活动主题。活动之初,挖掘节日内涵,探索与幼儿积极情感相关的教育价值,最终形成节日主题活动方案。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总结出如有关端午节的文化资源,包括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挂(菖蒲、蒿草或艾叶),熏苍术或白芷等;而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也很多,还有各地不同的食俗和民俗活动,儿歌童谣等等。然后结合本地民俗民风以及幼儿的兴趣特点,我们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筛选,提炼出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表1-1。
2.根据主题内容,开展别具特色的节日活动。根据前期确定的节日主题,并结合节日特点,设计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形式,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养成。例如在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中,我们挖掘节日的内涵包括:追思、环保、种植、热爱大自然等,这样的主题思想贯穿了整个节日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带领幼儿到英雄纪念碑进行扫墓、外出踏青及种植小树苗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清明节日的特点及意义。同时开展一些有关春季特色活动,如欣赏风筝、制作风筝、放风筝一系列活动,幼儿从中不仅能体验到愉悦的心情,也能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加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3.营造节日氛围,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例如在重阳节,幼儿园除了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外,在环境的创设上也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老人的崇敬之情。如在幼儿园门前挂上家长和幼儿共同创作的尊老、敬老文明标语;在幼儿园的大厅显眼的地方则摆放上了“重阳节倡议书”和签名板;幼儿每天进园就能看到,无形中就对幼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各班级中有关主题墙的设计 “夸夸我的爷爷奶奶”、“我和爷爷奶奶的快乐时光”、“爱我和我爱的爷爷奶奶”让幼儿先对长辈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再到回忆与长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最后能为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形象直观的引导幼儿把尊老、敬老和爱老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同时延伸到让幼儿学习如何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并有同理心,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4.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自信心的提升。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根据节日的特点,各班级也经常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比如邀请家长来园进行亲子包粽子、吃粽子活动;制作手工小挂饰活动;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赛龙舟比赛活动等等。每一位幼儿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幼儿会逐渐变得主动、自信、勇敢。爸爸、妈妈的支持,给幼儿带来无限的安全感,幼儿会更愿意主动的去表现自己。
5.言传身教,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幼儿。比如开展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中班级组织的“爱心义卖”,小班级组织的“真情传递,共献爱心”活动,家长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将两次活动筹集的爱心款项一部分用来帮助社区的困难家庭,另一部分购买物品捐献给了爱心超市和福利院;小班的部分幼儿和家长代表还到福利院进行慰问,并给福利院的幼儿带去了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在这些活动中,家长表现出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及亲社会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对待社会的态度。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的主题活动开发与拓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同伴的美好情感,也让幼儿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自信的心态。
通过本次的行动研究,教师们遇到问题不再是束手无策或是避而不谈,而是通过活动反思、同级研讨等方式不断地调整目标和方式方法,最终找到更好、更合适的途径。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促进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课程开展中,可以看到家长的参与度明显的提升了,这也为后续更好的开展家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1.06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社会[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杨晓岚.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J]. 家庭与家教(幼教版)2008
[5] 周巍.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2. 04
[6] 冷晗. 浅谈音乐对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J].大众文艺,2012. 10
[7] 殷文燕. 幼儿积极心态培养之我见[J].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