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彩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融合的特点,能体现鲜明的民族文化属性。把现代重彩画教学作为校本特色课程,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既丰富了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学校课外教学资源。本实践研究是在美术核心素养培育和品质课堂建设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重彩画教学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教学中采取合作探究式的揉纸法教学,使现代重彩画校本课程高度融合到品质课堂建设中去,并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重彩画;校本课程;素质教育
美术校本课程内容的建设应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现代重彩画的魅力在于既有色彩瑰丽的画面,又有新颖和谐的肌理效果,这是学生的主要兴趣点。本研究针对学生美术基础差、时间少、上手快、效果好等情况,在现代重彩画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采用揉纸教学法这种技法,选取水粉颜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绘画创作,创作时可反复修改,装饰性较强,表现的题材和手段上丰富多彩,这是既新奇又陌生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意识与技能,促使学生健康、积极个性的养成。
一、重彩画概述
“重彩画”这一画种历时悠久。现代重彩画最先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它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绘画特色和技艺,浓墨重彩,极具时代感。但对于学生来说创作过程较繁复,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针对这个特点,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可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创造简单、轻松的主题教学情境,比如他们感兴趣的花鸟画、动漫人物,风景等现代重彩画,以此增强学习兴趣。
所谓揉纸法,就是把用来绘画的纸用手揉皱,使画纸产生凹凸不平的效果,然后用排笔在凸起的部分上墨或上色,让纸面呈现不规则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自然而不可预测,再用画笔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二、校本课程现代重彩画教学要点
(一)现代重彩画工具、材料的运用
校本课程中,为了让无绘画基础的学生上手快、绘制效果较好的现代重彩画,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选择以高丽纸为主,高丽纸价格便宜,韧性较好,不容易破,初学者较容易掌握,鉴于传统重彩画颜料价格较为昂贵,且初学的学生很难驾驭毛笔。因此,在校本课程中我们选择学生较为熟悉,且覆盖力强可反复修改的水粉颜料和水粉笔作为主要的绘画工具。此外,其他常用的绘制工具有:铅笔、勾线笔、调色板、墨汁、排刷、小水桶、小刀、橡皮、毛毡等。(如下图)。
(二)现代重彩画的构图
构图是是画面形式美感的建构,是对画面形象及结构的整体规划与布局。作为现代重彩画首先打动人的是形式。初中美术教材中主要学习的是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和s形构图这几种方式(如下图),在现代重彩画的构图中,将画面中的主体物换算成几种形状,按位置、大小、方向的方式来替换。具体方法如下: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六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然后用另外一张白纸剪出六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自己摆放在画好的长方形框里面,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大致结果如下图。学生通过三角形布局的操作方法就可以明白,所构思的物品按规律摆放后,就会有美观和谐的效果,如“S”形构图,其变化规律更多,既有大小、正反“S”形的构图,又有方向的不同,其他构图方式的规律也差不多,但又略有不同,通过这类学生也能更快更有兴趣的掌握构图的规律。
(三)现代重彩画的揉纸教学法
1. 揉纸教学法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校本课程中,选择学生喜爱的绘画主题,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生活中印象中的风景、感兴趣的人、动植物,又或是喜爱的动漫,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本土资源等。如在教学以本土资源为主题的现代重彩画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一些本土资源,巍焕楼、划龙舟、包粽子、吃粽子、粤剧、麒麟引凤等图片作为内容导入,使学生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获得熟悉感,并产生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欲望。
2. 以揉纸教学法,探索现代重彩画教学过程
重彩画的技法多,制作较为复杂。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可以选着一些切合学生实际,操作较为简单的技法来实践,如选取现代重彩画技法中的揉纸法为主要探索技法。结合学生的喜好来设置校本课程,课程要注重差异,按照课时制定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1)预设学习成果,开展揉纸法教学。
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了解重彩画的发展,欣赏与借鉴重彩名家作品,重彩画基本技法的认识,尤其是揉纸法的掌握以及绘画材质的运用。教师开展教学前需要了解学生对重彩画的认知水品,从认知发展,技能方法,创作表达几个方面合理预设现代重彩画揉纸法的学习成果,以促进现代重彩画特色教学。
(2)用心看一看,欣赏现代重彩画精品。
在学习中,学生应先学会欣赏,通过作品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够短时间内了解现代重彩画及揉纸法的制作及其形成的趣味肌理效果,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现代重彩画大师丁绍光、刘绍荟等的作品(如下图),以及画家周菱现代重彩画作品,还有画家昃伟以揉纸法为主要表现技法的现代重彩画给学生欣赏。学生看到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一下被抓住眼球,纷纷感叹现代重彩画梦幻神奇,且对揉纸肌理技法非常好奇,跃跃欲试。
(3)积极尝试,学习制作。
教学中,教师不做任何解释和介绍将一张平整的画纸随意揉成一团,学生瞬间躁动起来,都急于了解老师此动作的意图,并聚集在一起议论着各自的想法,学生的兴趣迅速高涨。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开始介绍现代重彩画的揉纸法的技法特点,并让学生分组尝试揉纸,探究揉纸法有几种揉法?最后根据师生共同探究的结果,总结出什么是揉纸法和揉纸法的四种基本揉法。
四种基本的揉纸技法
学生学会了主要技法后,教师通过展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讲解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教师讲解示范如下:
第一步:构图确立好,底稿完成好后,按步骤先勾线。
步骤一
第二步:揉纸时要教会学生控制好揉的力度和方法,控制好学生的急躁心理。
步骤二
第三步:上色分染,每一遍颜色上完,小组都要进行集体讨论,协调整幅画面色彩,适时调整画面,直至完成作品。
步骤三
第四步:托墨,将画面的背面托墨作反衬处理。
步骤四
第五步:根据反衬效果在保持整体色调的基础上,丰富画面的色彩。
步骤五
第六步:调整,加强画面的肌理效果和厚重感,做点睛处理后完成。
步骤六
在教师讲解和示范制作步骤后,学生进行临摹和创作。
3.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教学评价是校本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有利于获取经验,共同进步。评价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作意识,学生能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讨论参与,培养沟通与交际的能力。第二,审美表现,学生在进行作品的欣赏与创作中提升审美能力。第三,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
三、总结
美术课程目标提出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创新实践、文化理解等能力。为发挥美术校本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实践、锐意创新,积极改善课程结构,加强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素养联系,同时需要在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考核指标、考试办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武.现代重彩绘画的教学内涵[J].大学教育,2012(3).
[3]江涛.宋人花鸟画的临摹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4]彭永馨.兼容并蓄——重彩画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之关系[J].四川戏剧,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