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学生内在情感和素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普及落实后,全面促进学生各项内在能力素养成为其核心理念。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尤其是高中阶段,由于面对高考,学生在心理上承受较大压力,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需要教师进行健康有效引导。心理资本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是内在精神意识层面的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完善和树立,另一方面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中生在学科学习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高中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引导途径探究为课题进行详尽阐述,希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资本现状;引导途径
心理资本一词是由一位美国学者提出的对心理健康积极发展体系的构建,其中包括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四种能力,其中希望是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其未来有所预期,要有详细的阶段规划,只有对未来充满希望,才能具备自主约束能力,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极为珍贵的品质。乐观则是在学生面临学业压力的同时,能自我调整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这种心境对于学业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是必要的更是极为重要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归结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预估,在面对一些任务目标的时候,可以对结果有一个大概的预知。韧性则可以理解为抗压能力,和乐观、希望同样属于自我调整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实际上心理资本的概念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总体概括为心理健康的核心部分,对高中生的学习及生活将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分别对高中生心理资本现状及相应的引导途径进行探析。
一、高中生心理资本现状及问题
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从学生心理资本角度来看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由于现在的学生几乎没受过什么挫折,心理情感都比较脆弱,在遇见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很难通过自我调节和努力解决问题,这些将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乐观积极心态的形成。作为高中教师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一些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升学率,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缺乏心理资本的意识和行为。同时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高中学段的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占主导地位,这与他们人格的成熟、自我意识的确立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遇见困难时,当他无论怎样努力都遭到失败之后,便会产生出习惯性无助感。一旦学生持有这一观念,则表现为自尊心下降,有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做任何努力。
二、高中生心理资本有效引导措施
(一)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和制度
要完善学生的心理资本,首先要确保学校的育人环境和制度是健康的,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要考虑到全面性,并增加德育内容,定期举行文体活动,一方面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舒缓心情,让学生充实并轻松愉悦地度过高中生涯,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树立学生的独立自强意识,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育人环境的净化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向,让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更加顾及到对学生心理资本的建设和优化。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建立当下学习生涯与未来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二)将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心理资本建设融合为一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教育进步的体现。在高中紧张的课程学习中,教师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资本的引导教学:第一,信任学生是前提。心理资本的培养必须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人格意识,所以教师首先要给予完全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在教师的德育引导下,建立健康的心理资本。第二,真诚态度是关键。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持着真诚的态度与之进行平等交流,切记不可将自己的角色看作是管理者,在新时期教育或中能够,教师扮演的一定是引导者、监督者和参与者的多重角色。真诚地拉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也是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重要内容。第三,自我成长愿望是助推。教师要结合社会现状为学生描述美好未来,并结合实际进行基于相应的指导,例如高考院校的选择、自身性格特征与未来专业选择的匹配度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帮助学生完成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规划。
(三)完善学校教育方式及提升关注度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完善成型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有深远影响,而价值观和心理资本又是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所以学校要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来引导和检验学生的心理资本情况,然后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引导。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挖掘学生的各项优势,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肯定,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
结语
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建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实施引导。高中生因为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心理健康上往往出现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心理资本的引导教学也要具备多元化特征。总而言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效引导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前提。在助益性的师生关系中提高学生的心理资本,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自我思考获得个人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积极心态,取得出色的成绩,成为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宇倡,秦启文.心理资本的理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5).
[2]张倩.一门教授幸福的学科——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韩翼,杨百寅.真实型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管理世界,2011(12):8-86,188.
[4]任皓,温忠麟,陈启山,叶宝娟.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心理学报,2013,45(1):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