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如此,教师更是如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课后作业,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当日所学,但效果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带来的弊端。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初中生既要对小学知识进行总结运用,还要为高中知识打下基础,这就体现出初中作为衔接阶段的重要性。作为初中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压力和情感,了解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迎合“双减”政策,减少学生压力,包括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增加德育活动及教学,双管齐下,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双减”环境下初中班主任个性化德育实施措施为客体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双减”环境;初中班主任;个性化德育;实施措施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德育和文化课程教学重要任务,尤其是德育部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关键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个性,由于价值观尚未稳定,导致一些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不利于健康成长,甚至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实施个性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要结合“双减”政策的理念精神,本着以生为本的减负原则,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并给予关爱,助力青少年成长。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现状
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早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由于中高考的存在,许多家长和教师仍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忽略了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和德育的重要性,一切工作都以教学为主,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将全面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素养作为教学方向,学生在压力下出现了厌学、沉迷游戏、丧失自信心等消极心态,进而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产生阻碍,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创新德育观念。传统教学模式中,没能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准确定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综合管理者,往往令学生有一种难以亲近的陌生感,命令式的传达和下发任务导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班级管理效率不理想。第二,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德育效果不理想。下面结合现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
二、初中班主任个性化德育实施措施
(一)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德育教学是一种比较抽象化的理念,不同于实实在在的学科知识,所以在模式上是开放的,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身边素材,如学科内容、生活实际和场景教学等,信息时代的德育教学应该以实效性为主要教育方向,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影音图像的生动性,激发学生接收德育内容的欲望,对于初一新生来讲,更是快速融入新环境的有效途径,因为德育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方面的引导教学,如果班主任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教学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德育研讨会,具体流程为先由班主任挑选合适的影片,并将研讨会主题确定好告知给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影音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感悟,如影片《邱少云》就传输了先辈英雄烈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英勇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单纯的说教无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而多媒体教学就很好的弥补了薄弱点。在观看之后可以让学生现场发表自己对于影片的看法,对这种精神的认知,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理解。
(二)结合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德育
个性化教学要融入到班级日常管理中,要求教师对每一名同学进行全方位了解,在教师处应该有所有学生的详细档案记录,从家庭、性格、荣誉到爱好和特长以及所犯错误都是个性化德育档案的主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设立学生干部,实行权利下放,有针对性培养每位学生,细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强烈的存在感,通过文体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例如一些口头的演讲比赛、组织观看红色革命影片、文明礼仪培训及校园景点软环境的建设等,都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重点涉及的内容,只有以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为基础,班主任的个性化德育才有实施的平台,更好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重个体心理教育实施
爱和关怀是初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眼中的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有一定的距离感,这种长久以来的错觉需要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去改善,因为只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将德育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德育渗透在生活与教学中的每一处细节,尤其体现在学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上,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不要急于批评,而是用生活中的案例或者历史小典故来引导和指正学生的不足之处,避免由于语言和神态上的严厉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拉开距离,而是用耐心和爱去帮助学生。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缺少关爱和温暖,逐渐形成胆小、自卑的性格。通过观察,焦虑、恐惧等心理一直伴着他,同学不理解,甚至孤立他,导致她陷入受挫心理的阴影中。当我注意到他并了解他的情况后,我上课时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私下里也对其多加关怀。逐渐发现她得到老师肯定和关怀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学习上增强了信心,与同学打成一片,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一种欣慰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情感带来的效果。
结语
“双减”政策的精髓在于减量不减质,所以教师要把控德育质量,摒弃传统单一化德育思想,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实施个性化德育,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现状,“私人订制”合适的德育措施,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价值观稳定的重要时期,作为初中班主任,要以个性化德育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兵.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2).
[2]王素江.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3(5).
[3]芮永红.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才智,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