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生命观念等,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环保教育等,从而促进高中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探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学;德育渗透
前言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深入融合,有利于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发展,为他们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当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各项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以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当中,保持教学课堂的高效性与互动性,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德育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还能促使其形成有益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生态道德观念的重任,让学生能够端正态度,规范行为,逐步提升个人的生态道德素养,既要了解和掌握生命结构组成以及物质组成等专业知识,也要树立正确的自然发展观。让学生能够不断强化生物学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身心素质发展,正确看待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以创新创造的意识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
(一)把德育渗透在课堂之前
把德育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将德育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关注除了知识目标以外还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在课前的预习环节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或者相关的网络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与新课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索整理信息和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化》时,让学生搜集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克隆猴的国际先进成果的资料,学生会看到科研的艰辛,感受这项研究对于治疗人类某些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贡献,让学生思考这项技术的科学价值和伦理意义。
(二)德育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明确生物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适当引入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教师要站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挖掘有教学价值的资源信息。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抓住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点,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在教学“受精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数以亿计的精子中,成功与卵细胞结合的往往只有一个,而卵细胞如果在 24 小时内未能遇到与之结合的精子就会死亡,可见受精卵的形成不易,新生命的诞生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又如,在教学“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毒品或心理药物如何对人体造成影响,以及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并借机呼吁学生“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培养其尊重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创设德育情境强化德育动力
教师设定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情境,将情境的感染作用塑造学生的品德,这种道德教育的实现是能够带给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体验,创设的情景越真实,能在情境中提出刺激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感触就越深。
例如,在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时,学习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后,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然后启发学生回答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可与什么类比,学生可能就会想到先前导入环节介绍的课本上我国研制的大型客机,学生自己就能回答出研制飞机的若干部门的合作可以类比细胞中进行分工合作的若干“部门”。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能够感受细胞中各种细胞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配合完成生命活动。播放视频“The Inner Life of a Cell”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更好地理解细胞质里面的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四)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的观念
高中生物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自然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是可行且必要的。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一个章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章节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例如,在进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削弱这些影响?”等问题。在进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后调研,然后根据调研材料思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都有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元素,让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师生互动之中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力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热爱学习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郑丹玮.德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28):44-45.
[2]肖小君,李霞.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教育观察,2020,9(35):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