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社会背景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重视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既能够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为小学阶段的有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前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不少人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对于德育教育重视度不够,部分学校也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行为。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文章展开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分析,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要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为这个新世纪创造有行动力、有创造力的人才,促进我国未来社会的建设。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教育的总称,开展德育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爱国主义思想,能够正确判定善恶美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二者相互联系,将这两者融合具有以下的意义,第一,这两种教育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能关注到同学们的心理,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品质。第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校园宣传、课外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能为德育教学与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当前,家长、学校、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融合能营造和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正能量的氛围,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指路灯、引路人,让他们拥有合理发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是对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这里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非是指校内教师开展,而是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例如邀请专门的专家,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学生教育讲座,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同时也要联合其他学校的教师学生等定期组织活动,例如开展德育活动,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同建设校园等,都是重要的德育活动。在其中渗透相关的心理教育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当然在后续工作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联合的方式,如在公众号撰写相关推文,拍摄视频等方式,都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心态,以此来达到心理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运用互联网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了社会化协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变得愈发重要。同样,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也要强化与互联网的结合,如在学校官网增添相关栏目、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微博宣传等。学校应开展一年两次的线上心理测评,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答疑解惑,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基于互联网有关内容的使用反馈,学校要及时做出调整,恰当地进行心理干预工作。采取“互联网+教育”模式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体,还提升了传播效率,一举两得。线上和线下的紧密联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带进大众视野,引起相关群体的重视,吸引更多、更专业的人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积极建言献策。
(三)心理健康以学生品德提升作为目标
心理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根本任务是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实践中,小学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环境渲染以及社会影响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品德。
比如学校劳动教育中,小学可以先在校园内开辟一个劳动实践园地,带领学生顺应时节,积极参与劳动园农耕实践,认识时节瓜果蔬菜,主动学习劳动技能,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劳动的艰辛。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学会合作的优秀道德品质。再比如,家庭劳动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化自己的劳动感悟。将自己此次的劳动感悟带到下一次的劳动时间中,以此类推形成心理品质的提升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再外化成实践的良性循环。第三,从社会劳动说起,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小区的志愿者活动中,先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命名,然后手举队旗,穿上红色马甲,非常有仪式感地参与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各个小志愿者先观察周围情况,向组长汇报自己所擅长的或者愿意抛开自己的舒适区想挑战的志愿服务项目。每个人都在仪式感满满的活动中力所能及、用心地传递自己的志愿精神,自我价值感升腾的片刻责任感、自豪感、服务意识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也在慢慢生成。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前进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的延续做出改变,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才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海林.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2):224.
[2]刘国辉.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知识窗,202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