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南风效应”在山区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和备受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的背景下,班主任能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以案例为依托,探讨“南风效应”在山区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以期对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风效应;初中生;心理辅导;应用

引言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么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比赛的项目就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刮,凛凛寒风刺骨,其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寓言深刻地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温暖胜于严寒,感化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要强于暴风骤雨。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她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促使唤醒内心良知、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转变,被称之为南风效应,有时也被称作温暖法则。

一、“南风效应”在山区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叛逆”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多数存在心理困扰的孩子也自有其特征,要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要么性格叛逆,难以管教;要么敏感多愁,情绪低落等。而南风效应的作用途径是不排斥,不强力,不对抗,改走温和、柔性的路线。结合山区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南风”是我们打开他们心门的一把钥匙。

二、“南风效应”在山区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笔者以案例为依托,探讨“南风效应”在山区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南风”化解学生心理危机

小南(化名)是个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又有些胆怯的姑娘。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太理想,但肯踏实努力。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6口之家,可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9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她家里打电话过来说要为她请假三天,且车子已经来学校门口接她了,感觉到了事情并不简单,于是在她离校前笔者给了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在她耳边轻喃:“无论家里发生什么事,都要勇敢面对!”后来方知小南的爸爸因突发脑溢血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了。这于小南而言内心是崩溃的,她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为了帮助她重建学习、生活的信心和愿望,笔者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示范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反应,给予她“南风”般的温暖,告知她自己远比想象的要勇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南脸上又重现了笑容。

(二)借“南风”制止学生自残行为

小北(化名)是个内向、文静、腼腆又不太擅长表达的女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变得愈加多虑、敏感,甚至有些阴郁,让人痛心的是小北开始出现了用镜片划伤手臂的自残行为。对于她的心理辅导刻不容缓:

首先,笔者私下找与她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谈话,从侧面了解她的喜怒哀乐,并引导她们多关心与鼓励她。其次,与她父亲深入交流,深挖问题的根源并合力研究辅导对策。原来小北的烦恼源自家庭,父母离异,抚养她长大的奶奶生病住院,她内心的痛苦、不安无处宣泄。再次,笔者在班级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鼓励小北积极参与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再辅之以温和友善的态度与其谈心,给予其他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出关注和回应。终于,小北敞开了心扉,吐露了心声。笔者随之引导她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合理地发泄情绪,不要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事,她欣然接受还拉勾以表决心和承诺。在之后的跟进辅导中,小北的状态逐渐好转,不再出现自残的行为,这让笔者倍感欣慰。

(三)借“南风”助力学生再社会化

新学期入学之初,小东(化名)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关键点在于他鹤立鸡群的身高和他左手臂上已经淡了的纹身及虎口处的“×”型纹符。他身材瘦弱,眼神清冷,字迹难辨,无心学习,纪律散漫,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这样的他让科任老师颇为头疼,同学们对他也颇有微词,如若放任不管,他将是一座“孤岛”,不被集体真正接纳和包容。

为了对小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的相关情况。据了解,他母亲在他三个多月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未归,父亲长期在佛山打工维持生计,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从小就比较调皮捣蛋,不服从长辈的管教,后来又沉迷于手机游戏,生活作息紊乱,饮食没有规律。他父亲鲜少与他沟通,多采用辱骂式和“棍棒”式教育。他在小学阶段是出了名的“捣蛋王”,偶尔还与社会上的小青年接触,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还出手打过老师,有人曾戏言“这家伙简直是烂命一条”。

面对这样一个典型的失败综合征的孩子,该怎样进行辅导和实施干预呢?若采用高压或激烈的教育方式显然是收效甚微的。为此,笔者放平心态,改走温和的“南风”路线:

1.平等交流,润物无声。小东虽然有诸多问题,但从人格意义上来说却是平等的,笔者以真诚的态度与之平等交流,多给予理解与包容。当小东犯错时,没有呵斥,也没有责备,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其沟通,分析对错、利弊。也许是找他谈话的次数多了,又或者是被老师真诚的态度所感染,小东渐渐收起了眼中的清冷,他的心似乎慢慢被捂热了一些。

2.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有一次,小东因为违反课堂纪律而与数学老师发生了矛盾,笔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尝试引导小东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面对错误,小东显得若有所思,随后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借机与他分析他的家庭情况、他的现状以及家人和老师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调整自己。也许是感受到了老师的诚心,又或者是情绪使然,小东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他说:“我在小学时犯了太多错,已经无法回头了……”言至如此,笔者深感痛心,便拍了拍他肩膀鼓励他道:“你还这么年轻,人生才刚刚开始,现在就自暴自弃了吗?别灰心,老师与你并肩一起努力!”自那以后,有些东西在小东身上慢慢发生了改变,他在课堂上变得安静了,也开始有意识地练字、写作业了……

3.废话之机,添“调味品”。小东的身体素质并不好,容易生病,在他偶尔来请假之际,笔者会借机与他聊天,又或者久不久找他谈心,借着“废话”之机,适当添加一些“调味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东对老师的信任感也越来越强,有时还将自己一些不堪的过往袒露出来,此时的他已经有了是非观,断言不会重犯相同的错误。

4.巧借他人,增添合力。小东的转变,老师、同学们甚至年级级长都看在眼里。在一次谈话中,笔者就引用了级长的话:“级长说你进步很大啊!变得懂礼貌了,成绩也进步了。听到级长这番话,我自己也受到很大鼓舞呢!”小东听了之后,眼睛里放出了光彩,于是顺势又鼓励了他一番。接着,笔者在班里寻找了两个比较热心的男生,让他们多帮扶小东,在他们的带动下,小东在为人处事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最后,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小东不再脱离群体,同学们也都接纳了他,有的甚至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小东再社会化目标终得现实。

结束语

“南风”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让我们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巧借“南风”之力吧,让心生困扰的孩子被温柔的善意抚慰,逐渐走出阴霾。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宇.学生可以这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