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课堂“六步教学”是指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实践拓展、小结提升六个环节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六个环节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中,以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开展。本文将从“六步教学”课堂实施中,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分析合作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和措施。灵活运用合作探究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使得“六步教学”模式更完善,利用合作探究,激活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六步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初中数学课堂
一、合作探究在“六步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参与合作探究不够积极
“六步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方式,首先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即是提前预习),当前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前没有认真预习,导致合作探究过程中效率较低,合作探究变成了老师在探究,学生附和的状态,学生体会的成就感变低,久而久之,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降低、参与度不高。
(二)学生知识的差异性,导致合作探究学习限于讨论层面,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合作学习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六步教学”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强调的是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探究、分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提升教学互动,加强问题研究深度,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单独交流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善,调整成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交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同学身上学习到其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并以此来完善自身。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思维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一些学习在开展交流学习模式时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交流学习模式中,而课堂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由于时间的关系,导致一些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无法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导致交流的内容和思想仅仅只能够停留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到问题之中,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挖掘问题中蕴含的知识点和规律,进而导致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价值。
(三)缺乏教师引导和纪律维持,合作探究过程容易变成学生在聊天,影响课堂纪律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避免学生犯纪律,把探究过程变成争执、聊天,还要做好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探究。
(四)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好导学案,体现合作探究的过程
“六步教学”是以导学案为基础实施的,设计的导学案应包括“六步”内容,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设计导学案时,要把问题的重点放在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作为老师,适当的点拨即可。
(五)合作探究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随着课改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为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并以此来养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在针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学校教师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急需改进;
1.教师针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没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引导;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度不足,导致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存在比较明显的主观意识,对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充分把控;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于学生自身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没有起到正确引导的效果;
4.教师缺乏对教学评价工作的基本认识,在教学完成后没有及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工作反思。
二、合作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建议
(一)对教学模式设计的建议
1.师生共同遵守原则
(1)精读教材,把握教材实质;
(1)合作学习,强调交流展示;
(3)精讲点拨,实现完善提升;
(4)答疑解惑,不断拓展深化。
通过师生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提炼学习知识点,结合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师的点拨和答疑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2.同时,需要教师注意,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来为学生设定特定的情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探索积极性,以此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深化“六步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效果。
(二)做好数学教学内容前后衔接,设计好导学案
初中数学内容前后有明显的联系和差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注重课本内容的前后衔接。在“六步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导学案内容,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知识交流、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新认知,也为学生数学思考提供经验基础,有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开展。例如: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程组的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数”和“形”的两个层面认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程组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收获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并使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更加深入。
(三)合作探究的内容应注重丰富活动经验的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科是一项与实际生活连接性非常强的学科,将数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也要建立在学生有丰富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即强调合作探究中的实践探索环节。比如在“等腰三角形”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制作等腰三角形,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来提高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思考和印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动手制作的等腰三角形按照对折后产生的折痕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出的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进行整理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认知程度,并使学生能够更快速找到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大小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引出等腰
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将新的问题转化为旧的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三、对合作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一)对合作探究教学设计的建议
1.建立探究合作小组与做好组员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学生成立学习探究合作小组,在成立小组后,教师还要对所有小组的组长和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参与学习合作小组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要以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探究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探究是“六步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之一,合作探究得到的成果通过“展示交流”环节,师生检测成果,培养学生讲解时的思维思路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避免无效的争论。最后在老师客观的评价和引导下,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并能够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2.做好合作探究后的总结和归纳
对于合作探究中遗留的问题,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课堂学习总结,包括对知识点的梳理,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集,并能够针对错题进行逐个击破,提高复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对教学模式实施的建议
“六步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保证自己有科学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导学测评结果。教师能够以教学目标为基点进行设计教学,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重点进行内容的创新和优化,不能拘泥于教材。同时,教师要对教学流程非常熟悉,确保教学环节的流畅,能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实践拓展和小结提升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参与。结合前面所述的对合作探究的设计与实施的建议,深化“六步教学”各个环节的效果,强调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交流,多展示,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通过改善教学模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起到有效培养的效果。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六步教学”模式入手,通过运用“六步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春发.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探索[J].教育革新,2020(2).
[2]曾奇,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基础教育论坛,2018:186.
[3]王远光.“先学后教,达标训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7(8).
[4]潘子良.“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2020(12).
[5]马雪萍.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5.
[6]徐华锋.普通高中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