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立德树人贯彻始终,落实到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思想育人的主渠道。积极探索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因素的做法,将其作为基本途径来贯彻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物理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要做到正确处理物理课程中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的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
课程思政,缘起于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谈话内容的学习认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形成“一”“二”“三”的认识,即“一个”首要问题:教育是为了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以及“二个”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还有“三个”体系体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
把立德树人贯彻始终,落实到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思想育人的主渠道。积极探索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因素,作为基本途径来贯彻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解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紧密关系,结合有效的思政教育渗透内容和途径,有效地促进初中物理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开展。
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要做到正确处理物理课程中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的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物理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把物理课程变得思政化,也不是在课堂结束或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转而向思政方向上去引申和靠拢。而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发现的定律、物理学家的事迹、相关物理现象、相关科学技术等,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不迷信、相信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那么,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融合呢?首先,思政教育资源能否有效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只有熟练掌握课程中蕴含的知识元素和思政元素,才能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适时地融入,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相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意识,能深度挖掘物理学科与课程思政元素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下面就略举两例“新课导入”环节进行思政教育融合的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第2节 光的反射》 结合科技兴国思政教育的新课导入
在初中物理课堂融入思政教育之前,这节的新课导入基本上采用展示书本上的图片进行提问,或是进行演示实验的方式,目的是吸引学生观察思考,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但在融入物理思政教育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学生从中‘思’些什么?如何能从中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学生有效的思政教育呢?于是,将“中国天眼FAST和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加入物理思政教育的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中国天眼FAST,意思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的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全球最大的反射式射电望远镜。它的建设者是著名科学家南仁东院士,“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就是歌颂的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同学们,请问从中了解到什么内容是与本节课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呢?了解到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的事迹后,你有何感想呢?
生1:中国天眼FAST的反射面发生的就是反射现象。
生2: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此案例中思政教育在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中,起到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担负科学使命责任的意识的有效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科学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第一节 浮力》结合国防军事思政教育的新课导入
学生刚学习浮力时,都会有一种熟悉又好奇的感觉,结合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新课引入”环节,可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增强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怀。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其中山东舰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第一型航空母舰,象征着我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增强、保家卫国的力量不断增强。那么,同学们,巨大航母为什么能依然浮在水面上航行呢?对于国家强大了,你有什么感想?
生1: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
生2: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新时代青年,“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为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利用国防军事力量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对国家的敬畏之心,通过学科思政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第二节 核能》结合物理学史的思政课堂新课导入
涉及到物理学史的思政元素,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的案例也较多,比如在《核能》新课的开始导入阶段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家充满正能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对这些伟大爱国人士的敬佩之心。
师:我们国家的核武器很厉害,其中一个科学家有着很大贡献,你们知道是谁吗?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都跟这个科学家有关。
生: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师:钱学森是优秀的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便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国。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关进监狱,在特米那岛上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入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家的敬佩之心。通过积极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可以在学科融合教育思想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融入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中来,更好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和提升。
综上,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高质量、有效化的思政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师进一步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实现路径。只有积极地强化思政教育,才能进一步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人性化的教育,继而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强化认识,积极探索和研究开展思政教育的对策和方法,并积极地总结经验,进而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和提升助力。
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物理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挖掘物理课程背后隐藏的思政育人元素,然后采用学生所能接受的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将知识传授与人生观、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合。这样学生不仅能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敏.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初探.
[2]王胜团.中学物理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1):2.
[3]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