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之我思

万方网论文查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综合,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了与之相匹配,《方案》还规定,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载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能否真正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决定着学生深层理解知识的程度,亦决定着课程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何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何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每一位数学人应该深入思考并亟需践行的问题。

一、何为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武德沃斯教授于1926年提出的。他指出“跨学科”是指超越一个已知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因此,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为何强调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势在必行。

(一)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数学学科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获得单一的知识而是突破学科壁垒,通过知识的习得解决书本知识(静态)与现实情境(动态)割裂,通过知识的习得,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助推学生更好发展,更好适应未来社会。

(二)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手段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未来独立应对社会挑战、独立解决各种问题能力的重任。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多年以来,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与用完全脱节。而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能打破单一学科的边界,有效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实现课程整合的深度化,为强化数学课程,协同育人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三)促进深入学习的必要环节

深度学习注重新旧知识的整合与建构,注重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这与《方案》中所提“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度吻合。聚焦深度学习的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关联及价值,最终形成一个更大、更有意义、功能更强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结构。

三、如何开展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开展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的是让数学要素“素养”(能力)化。我们可以从明确预期目标、确定适合主题、加强实践体验、实施有效评析等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明确预期目标

有的放矢方可事半功倍。衡量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性的标准是预期目标的达成度。预期目标的设定首先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大框架范围内设定;其次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求大同存小异,兼顾多种学科。当然,预期目标要量体裁衣,要本着可实现、可鉴定、可评定的原则。

(二)确定合适主题

设定预期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那么确定合适主题就至关重要。首先,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的兴趣。其次,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对”或“错”,它的答案有时是开放的,需要连接更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比如我们设计的“板鹞进课堂”这一主题学习。以六角板鹞为例,板鹞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为多少时看上去最好看?板鹞的三根引线与板鹞平面成多少角度时,板鹞最容易飞上天?不同的方向对板鹞的飞行有影响吗?板鹞为什么可以飞上天?诸多问题,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加深自己的感悟。

(三)加强实践体验

听一遍就忘记了,说一遍就记住了,做一遍就理解了。动手又动脑,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领悟与思考。如在“板鹞进课堂”课程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先动手制作,板鹞支架的宽度、厚度由学生自己摸索。实践出真知。经过多次试验,学生会得出多大尺寸的板鹞需要多宽、多厚的支架来支撑;拉线的直径太大会影响飞行的高度,太小又容易拉断……这些是书本所没有的,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寓乐于教,有利于引发高质量学习问题、观点。

(四)实施有效评价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各种真实情境中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真实表现是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主题学习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心知肚明的一点就是什么样的表现就能够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其次是要确定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以“板鹞进课堂”为例,评价是制作板鹞还是设计内容,还是其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关键在教师,以教师为主导,守正出新,运用多元手段,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延伸,努力用实际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真正实现“绘课程蓝图 育时代新人”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刘仲林.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3(02):11-18+4.

[2]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4-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