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知情”才能“达理”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同理心是一种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的沟通交流方式。现在的小学生个性鲜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这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学生在沟通中运用同理心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的同理心能使沟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带来更好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同理心;有效沟通;小学德育

引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对很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往往并不成熟,引导学生树立成熟和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很有必要。有效引导要求和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现在的小学生不迷信权威,传统的沟通方式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无法达到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运用同理心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一、运用同理心沟通的优势

(一)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运用同理心进行沟通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倾听学生表达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他们是被理解的。用同理心沟通能极大地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将学生的负面情绪转化,和学生产生亲密感,实现高效沟通,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沟通中人们往往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给沟通带来较大的障碍。教师和小学生年龄差较大,在沟通时教师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当教师运用同理心去理解学生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是明白自己的想法的,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学生也会因此喜爱自己的教师,信任自己的教师,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

(三)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教师运用同理心与学生沟通,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站在了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但是理解并不等于“赞同”,并不是说学生的行为就是完全正确的。正是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了,这时候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二、运用同理心沟通的方法

(一)平等沟通

平等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运用同理心沟通的前提。教师以平等的姿态,放下教师的权威去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更好地读懂学生表达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以教师权威去压服学生,陷入说教模式,阻断沟通通道。从而全面地理解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做到有效且高效沟通,达到更好的引导和教育效果。

(二)耐心倾听

在沟通时,教师往往做不到耐心倾听学生表达的内容,因此无法准确地读懂学生所表达的意思。有效沟通是教育和引导的前提,教师和学生沟通时如果没有耐心,学生是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或者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说,甚至不说。因此,有效沟通需要教师做到耐心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不仅要耐心倾听学生说出的话,还要理解他们未表达的内容,避免带着自己的意愿去听,才能读懂学生全面和真实的想法,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三)察觉学生情绪变化

察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表达教师对学生情绪的理解,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迅速建立沟通通道,实现高效沟通。学生在面对教师时会有各种情绪展现出来,读懂学生的情绪,以换位思考和共情的模式理解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教师的心情,教师也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不断互动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在此基础上和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在具体事件中的角色,分析学生在该事件中的行为,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在该事件中的行为,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沟通时,教师更多的是以成年人的价值观为依据去指出学生在这件事情中的各种问题,忽视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给学生一种成年人和教师的权威感,在学生心里形成逆反和抵触情绪。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制造沟通障碍,无法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无法达到教育目标。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面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首先要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运用同理心理解学生在该事件中的行为,倾听学生的解释,表达教师对整件事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该行为不合理的地方,并让学生自己指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具体方法。教师给出的解决方法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接受,如果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方法,他们会更愿意使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引导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的存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结语

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教师运用同理心和学生进行沟通,产生共情效果,“知情”才能“达理”,利于形成有效的沟通路径,为有效教育和引导打下坚实基础。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郑华.同理心——老师沟通学生的桥梁[J].学园,2012(11):2.

[2]秦颖.“同理心”在教育中的运用[J].班主任之友,2004(7):30-31.

[3]李雪梅.“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J].班主任,2007(8):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