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心理咨询师资的不足、咨询时间有限等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如何做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工作关注的重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在这种状况下,我校广开门路,做出各种尝试,通过实践得知,借助学生的力量服务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模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本文将就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模式进行阐述,并结合我校实施学生朋辈辅导的具体模式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与讨论,论证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操作性强、实施方便、实效高的校园心理辅导形式,将有可能成为高中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欠缺的环节。
【关键词】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思考
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心理咨询师资的不足、咨询时间有限等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如何做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在这种状况下,我校广开门路,做出各种尝试,通过实践得知,借助学生的力量服务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模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朋辈心理辅导这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
1.友谊性:学生朋辈辅导员本来的身份就是学生,正所谓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他们平时都是跟其他同学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学习内容、情感体验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使辅导模式自然和亲切。
2.广泛性:对每个学生而言,一天当中,与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不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人,而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朋辈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比心理咨询所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可以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3.简便有效和直接干预: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可以及时发现情绪不良的同学,并对他们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
二、我校实行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高中都实行封闭制或半封闭管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就我校来说,我校有接近3000多学生是寄宿生。随着学生队伍的增大,考试压力的增加,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更是逐年提高,单凭心理辅导教师薄弱的师资力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中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如能培养学生心理辅导员,发挥朋辈心理辅导能够起到预防和自我治疗的作用,就能很好缓解专业心理援助供应不足的压力,也能及时地发现和预防严重的心理危机性问题。
三、朋辈心理辅导自身的特点决定它在高中实行的可行性
(一)朋辈心理辅导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众多的成功经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所以朋辈辅导虽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真正意义上的朋辈心理辅导起源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威兰德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
(二)高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朋辈心理辅导成为可能
高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青春体验和自我控制都较为成熟,且较为协调一致。他们都具有自主和独立的人格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为高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实施朋辈辅导提供了可能性。
(三)校园生活特点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实行便利和时间上的保证
外宿生每天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跟同学在一起,内宿生更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和同学在一起。这种学习模式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实行便利和时间上的保证。
四、我校实施学生朋辈辅导的具体模式
(一)心理委员的选拔
朋辈心理辅导团体以年级为单位,每班配备一个心理辅导员。以学生自愿报名和班主任推荐相结合,在甄选时注意考察他们是否具备以下特征:学习积极向上;为人真诚,较有亲和力,善解人意;善于倾听和表达,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有:配合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心理明显异常时,主动关心,了解同学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向心理老师反应情况。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笔者依据国外相关研究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以下的培训体系:
1.朋辈辅导的职责与定位(1课时)
2.倾听与沟通的技巧(2课时)
3.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4课时)
4.心理危机的识辨与干预(2课时)
5.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的方法与途径(1课时)
6.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2课时)
培训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含了前面四个内容,主要是针对辅导员技能技巧的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以团体活动的形式为主,目的在于初步建构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第二阶段包含了体系中的后两个部分,培训的重点在于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培训
形式上主要采取了问题讨论的形式,综合了个人心得体会分享、小组辩论交流的形式。
在培训过程中,学生辅导员被要求要结合每一节培训的内容做课后实践与写实践反思。如《倾听的技巧》培训后学生辅导员要相互练习,互相指导;又如《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之学习动机的缺失》则要求学生辅导员回到班上组织一次学习动机的主题讨论或其他形式的学习动机激发活动。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认识,尽快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这种做法,也符合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区,通过学生辅导员自身的努力来影响更多的同学。
(四)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面谈方式开展一对一的个体咨询,也可以通过团体的互助交流专题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模式在我校实施一年来,学生辅导员通过自身实践,创造出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途径,如有些班在课室里开辟了一块“心理园地”。在团体交流活动方面,很多学生辅导员都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心理主题班会,如某些心理辅导员针对班上学生考试比较紧张的情况举行了《考试焦虑怎么办》主题班会,针对班上同学学习动力缺失的问题组织了《你有人生目标了吗》主题讨论。
五、我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由学生辅导员的甄选、培训到辅导员成长来看,学生辅导员都表现出很高的求知热情和责任感,在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方面也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性,结合了同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开展了很多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心理专题活动。从对学生的调查与访谈中可以得知,这种心理工作的模式,学生乐于接受心理辅导,并能在这种互助的氛围中自然地解决了一些情绪的困扰。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求助的意识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辅导员在班上的宣传与活动的开展,让绝大部分学生都了解到“互助”的重要性,也体验到同学们真诚的关心,增加了校园归属感,也使校园氛围更和谐。
结论
朋辈辅导以其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辅导工作模式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不可取代的亲缘性,也以其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操作性强、实施方便、实效高的心理辅导形式。虽然现阶段,它还存在如辅导员工作随意、欠缺规范化、辅导员工作实效难以评估等问题,但正如美国相关学者提出的那样“朋辈心理辅导虽然提供一种非专业的辅导服务,不能取代与资质证书的专业咨询与辅导,但却是美国学校教育做出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只要我们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和过程评估工作,那么高中生朋辈辅导也可以走向规范化,在校园心理健康建设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高中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欠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袁红梅,赵嶷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1).
[2]刘琼蕾,宋帅,张桃红.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完善路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1,31(3).
[3]陆婷婷.高中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上海教育,201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