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实践探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从“结合时事的法治视频案例、学科融合的活动形式、补充阅读资源”这三个方面入手,增强法治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把法治教育的学习落到实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专册;教学实践;《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六年级上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本册教材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既尊重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兼顾课堂的趣味性,让法治教育的课堂也深受学生的喜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课为例,与大家分享。

一、结合时事的法治视频案例让“法理”(法律精神)渐入“童心”

如《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的导入:先请学生观看最近的新闻报道《疫情防控区域实行分类管理》;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不同防控区域里的人们,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最后小结: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这就是公民在履行义务。

从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当下的法进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的情景化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探索学习的兴趣,还能将学习重点迅速聚焦到“履行义务”上。

同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课的又一个环节,学生观看了《疫情封控区翻越护栏离开的两人被立案侦查》这一视频案例。这一视频案例是导入环节所用的视频案例的内容上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公民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学生在视频中看到,因违反疫情封控区管理规定,翻越护栏出自家小区的这两个人被公安机关立案侦察时,深受教育:这种看似对他人没有多大伤害性的行为却因为违反了防疫规定,因为没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的约束力和底线意识瞬间渗入学生的内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学科融合的活动形式让课堂趣味十足

(一)思维导图/小标题

为厘清《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请学生阅读课本的35页到38页,小组内通过讨论,用思维导图/小标题列出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课堂巡视时发现,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或列小标题时,对课本上的“孙园一家三口吃饭要不要开发票”这个内容是否需要单独列为一项学习任务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然后他们通过讨论,发现可以把这一内容归入“不履行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学习任务当中去。

(二)情境表演

在《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中,教师请学生即兴情境表演:课本第36页一家三口吃完饭该不该要开发票的案例。

这一活动比通常的案例讲解有趣多了,课堂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演的虽是他人,却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直接将课堂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有效地将法治知识教育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学生欣然接受这样的法治教育。

(三)小辩论

在《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中开展辩论:“消费后我会不会主动开发票”。

学生在辩论中真实感受到了:道理人人都懂,说起来也简单,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的时候并不容易。所以“增强义务观念,坚定地履行义务,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这一观点深入人心。

(四)游戏

在《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中,结合《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玩“时空穿越”的游戏,联系自己的经历,畅想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说说自己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基本义务?

“时空穿越”这个游戏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闸,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意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模拟访谈

《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中,在完成35页活动园“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的练习时,采用的是模拟访谈的形式。

如请学生扮演丁锐达妈妈接受采访:“为什么每次有人问您锐达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您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您就不怕得罪人吗?”扮演丁锐达妈妈的学生即时答到:“把秘密告诉别人,我得罪的可是法律呀。您说,我是得罪别人好还是得罪法律好?”

瞬间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充满了童趣。“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法理”也深入“童心”。

三、补充阅读资源的课堂把知识的探究落到实处

(一)教师适当地补充阅读方面的资源

笔者秉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阅读素养提升”这一理念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既提供充分的阅读资源,又针对性地加强对阅读的实践性指导,将“全学科阅读”落实到课堂中来。用指向性明确的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扎扎实实推进“以读育德”“以读学法”。

在《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中,教师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的“阅读资源包”就包括这几样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四篇新闻报道,分别是《北京6人因疫情被刑事立案:风险区返京竟邀人打麻将致5人确诊》《89岁老人状告子女》《控辍保学》《4名男子拒服兵役被部队退回》。

通过阅读资源包中的材料,拓展了学生法治生活的视野,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实现对“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关系的理解。

(二)推荐阅读书籍

在《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布置作业时,教师推荐阅读《中小学生宪法学习读本》和《中小学生宪法课堂》,并当场把这两本书放到了班级的书架上,学生都以抢先阅读这两本书为荣。

一方面受年龄的影响,能主动选择法治教育方面的书籍来阅读的小学生并不多见;另一方面,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法制教育方面的书籍也着实有限。教师的好书推荐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对法制教育这一课程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法治素养。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