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效益是判断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高质量教学。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明白教学效益的本质,这样教师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应对“双减”政策带来的教学挑战,并把握住“双减”政策带来的教学机遇,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也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因此,教师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变化。想要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就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项双向的活动,但是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课堂中不能摆正学生与自己的位置,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的这种教法使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许多时候学生都无法掌握教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而学生越听不懂,教师就越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数学学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使得学生无法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改善学生的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找出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学生可以知道数量关系是建立方程的重要条件,然后教师可以再根据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增强学生思维的抽象性,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思考数学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准备挂本日历,并给学生展示在黑板上,然后随机找两名学生遮住眼睛,教师则在日历中找三个横向且连续的数字,其他学生需要将日期的和算出来并告诉背对的两名学生,这两名学生需要根据日期的和猜出分别是什么日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日历中的方程,这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可以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利用教材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不管是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不够重视。教师一般会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教材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教材的价值也没有体现出来,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对教材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白这部分内容这样编排的作用,然后再综合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在开始讲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性,还能完善教学内容,有利于接下来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由此,教师可以提出数学问题,比如有一种计算机每秒钟能够进行1015次运算,那么103秒能够进行多少次运算,大部分学生在读完问题后都会列出1015103。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新知,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兴趣的高低也是决定教学效益的一个因素,教师要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可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合适的生活案例,这能够带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比如教师可以将超市售卖、车辆行程等内容引入到课堂中,这能够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例如,当学生掌握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实践类型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比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自己研究平均身高的问题。如,学生可以统计家庭的平均身高,也可以统计班级中男孩的平均身高,还可以统计班级中女孩的平均身高,在统计完成以后学生还需要对这些统计的信息加以汇总,进而统计出学生平均身高。除了出来统计身高以外,学生还能够自行选定统计的目标,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数学知识带入了日常生活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科属性体现得十分明显,初中数学有着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与广泛性,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就相当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属性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还能够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发,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重视教材的使用,并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打好数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廖顺梅.双减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2(2):2.
[2]蔡平梅.“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读与写:下旬,2022(10):3.
[3]董广巨.“双减”背景下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实施路径[J].辽宁教育,2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