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训练负担的最新一项关于义务教育的新规定。对初等教育来说,“双减”政策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减负、提升素质的教学手段,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质量的目的。“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是我国教育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前言
“双减”的方针是把重点放在教育体系的整体上,并将校园内外的治理和教育气氛相结合,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走上更轻松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基本素养,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环境。“双减”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是今后更高质量、更有效地进行语言教学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盲目地去做,而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让他们在适应教学模式和教学节奏的同时,逐渐树立起对语言的自信,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二)化繁为简原则
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总体上正处在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认知和认识,并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自信心、加深对语言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启发引导原则
现代教育观认为,小学生处在一个动态发展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这种特征,并对其进行持续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意义,从而达到新的发展层次。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坚持“双减”方针,坚持“启发指导”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和要点,而要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探索,并能找到问题的深层含义和秘密,并能长期保持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要调节好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动力。小学语文老师要面带微笑地讲课,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愿意举手发言。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要给予他们的赞扬和鼓励,特别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在学生犯错时,老师不能匆忙地纠正,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并改正,使他们敢于犯错,能自我纠错,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二)打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
游戏教学能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通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把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在学习《宇宙之谜》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图片、背景音乐等辅助手段,带领学生首先感受一下宇宙的奇妙,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在领略宇宙奥秘的同时,老师便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插入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三)情景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不但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读,还可以安排角色扮演,让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教科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舞台,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实际操作来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老师不仅要跟学生讲解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还要给学生普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激发起学生浓烈的爱国之情。在老师进行讲解完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演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先做一个表演,然后让他们自己来编故事。整个排演和演出都要靠学生自己去组织,在不脱离原文的前提下,老师要把故事的主旨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理解其中的意思和道理。要想获得相同的教育效果,作为“编剧”,就需要对故事的主线有深入的了解,再思考用什么方式去表现,这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位演出者必须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并阅读有关的材料。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教科书剧的演出,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带来真实的情景体验,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参与,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和创作者产生共鸣,并且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它与“双减”政策相适应,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缓解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行“双减”的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对初等教育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的传授,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其进行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育既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又要适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的课堂恢复生机,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学习和实践中,从而让学生爱上语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蕊."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2):3.
[2]廖数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教育探究,202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