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双减”契机下的家校协同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否则,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从国家层面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在“双减”政策下,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家校协同,最大程度发挥教育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引导;家校协同

所谓“双减”政策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校内、校外一起减。显然,“双减”政策落实好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彰显他们的个性,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协同,面临挑战

“双减”政策的落实推进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一致,“双减”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否则,学校教育孤军奋战,家庭教育背道而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家校协同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重知轻能,固化观念难转变

应试教育下,不少家长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各种超前教育行为大行其道,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焦虑。快速推动的“双减”工作让家长们措手不及,还没有从鸡娃家长的身份转变过来。家长担忧考试压力还在,花更多时间在兴趣爱好上,最终考试的结果会不会受影响?

(二)责任推脱,孩子教育靠学校

部分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小孩送来学校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甚至误把正常的家校沟通,当作老师“告状”。还有家长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出来打工,反正都能养活自己,这种情况下更不会重视家庭教育。

(三)缺乏引导,家长不知如何做

部分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困惑,但却缺乏指导,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心无力。不停地说教往往让孩子更加反感。严厉管教又容易激化亲子矛盾。

(四)忙于工作,孩子成长缺陪伴

珠三角地区很多家长一周需要工作6天,甚至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起早贪黑,有的家长需要上夜班,白天补觉,和孩子们的时间完全错开。也有很多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老人的溺爱和自身的老观念可能导致孩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二、家校协同,落实双减

(一)坚持理念引领,转变家长观念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的育儿观念至关重要,转变行为要从转变观念做起。加大宣传力度,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育人理念深入家长心。同时将落实“双减”加入家长职责清单,让“唤醒家庭、唤醒父母比唤醒孩子更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帮助他们从依赖培训,依赖学校转向家庭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除了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分享育人理念,还可以建立班级自己的公众号,及时传递班级教育理念。

(二)邀请家长参与,“旁观”转为“合作”

除了选取教育理念一致且有意愿的家长,发放聘书,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参与班级管理,还可以有以下途径扩大家长参与面:

1.开放日家长听课活动。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诚挚地邀请家长进入校园,感受校园氛围,亲临教学一线,体验班级管理的复杂性。发放收集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感受的问卷调查,对于家长的宝贵意见及时反馈改进。

2.参与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开学典礼、运动会、百日誓师、“14岁成人礼”等学校举办的重大活动,教师可以在微信群对全部家长提出邀请,有空的家长自然会主动接龙参与。学校制作活动明信片,并向参加的家长发放,留作纪念。

3.组织家长参与学校义工。学生家长通过护卫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不仅增加了一份校园安保力量,家长的榜样力量会激励着孩子健康成长。

(三)多种方式并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

在信息时代,学校对家长的指导,还可以更开放便捷。

1.召开家长学校课堂,线上线下同步直播。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学校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同时在网上进行直播,一部分家长到学校听现场,方便会后和专家直接交流取经,没时间的家长可以在手机端同步观看或者看回放,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线上反馈。

2.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家长分享经验。教师可以定期邀请有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传递榜样力量,从而激励其他家长一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还可以调动家长的资源,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请各个行业的家长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增进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1对1”帮扶机制,个性化提供家庭指导。了解本班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针对性地建档,个性化指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除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家访,并在此过程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小程序定期进行对学生在家表现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家校沟通手册等,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建档,数据分析,设计方案以及调整方案。

(四)营造家庭氛围,强化亲子互动

仪式化设计家庭生活,组织有仪式感的亲子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助力亲子互动:

1.设置特殊作业。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或国际性节日,给学生布置一些体验性的任务,如给父母庆祝生日,制作贺卡,做饭,做甜品,写一封信,父母给孩子写信,录制视频,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加深亲子感情。

2.给生活创造仪式感。很多父母反映孩子喜欢在房间玩手机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缺乏仪式感,教师可以组织如“亲子共读”“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度和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也可以强化家庭文化建设,比如要求家中有阅读角,有暖心小阳台,有留言板等,进一步优化成长空间和环境。

“双减”是学校与家庭育人格局的大调整,推进“双减”落地实施,家校协同更为迫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学校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从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的低层次走向家校协同,共同发展的高层次,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为未来一代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何云峰.构筑家校协同生态圈,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N].江苏教育报.2021.

[2]董奇.知心育人[M].科学教育出版社,2021.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