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是一些教育的基础,无论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衔接的不仅是课程内容,更是价值观及各项内在能力素养的熏陶阶段。爱心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师德基础,只有将爱心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便于更好的进行德育灌输。本文从“心”植德育,花开满园的方向,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团队建设的组织者、教育者与管理者,是班级的灵魂的塑造者,其人格魅力将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若“心”植德育,必将花开满园。下面,是我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逐步总结出来的点滴体会,以供同仁
商榷:
一、树立“爱心”德育观念
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只有用爱心去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达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记得2008年,学校行政会讨论决定让我接手全校最差的班级时,当时我有些犹豫。因为还未接手这班时,我早有所闻——这个班好像是人体内的癌细胞,不及时遏制,一旦扩散,后果可想而知。要接手这样一个班,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校的发展,我决定接受了。于是,我在开学前,先找原班主任弄来学生的花名册、学生成绩表和家长联系电话,并全面了解了班级整体情况。然后打电话给班级部分“有影响力”的学生,告诉他们我下学期将接任他们的新班主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觉得他们并非传说中那样,他们的豪爽、仗义、热心,很愿意帮助人的言语,使我坚信我能完成学校交给我的这一艰巨任务。
教育是可谓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决定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学生的爱心,只有以心换心,才能在师生之间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品质。我对待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倾注了自己的爱,不只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对待后进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真的,有时我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言行都可能会在学生的心灵投下挥之不去阴影,导致信心丧失,这样想要再转化他们谈何容易,打造优秀班级团队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爱心”必须根植于班主任工作中。
实践证明,学生在老师的爱心感召下“亲其师”,并且“信其道”。爱心使一个原来被年级远远甩到后面的倒数第一名的班级如今已追赶到了年级的第四名,还多次获得“流动红旗”,并被评为学校“进步班级”、“优秀文明班级”。
二、用责任心“灌溉”德育
优秀的班级,一定是“责任心”强的班主任用心浇灌而成的。他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各项活动中,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在不经意的相处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价值观、良好的审美情趣。事无巨细,班主任的责任心要时时、事事、处处伴随在班级工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哪怕是学生周记中的只言片语,班主任都不能忽视,班主任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
班主任一定要“以人为本”,有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存在偏见,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尊严,就能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引导学生提升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信心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没有信心去做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因此,不管是谁,不管去做任何事情,首先都是树立起“雄心”壮志,接着才是去探索尝试。
作为班主任,在学习上一定要多给学生“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生性好玩,思想比较单纯,耐挫力不够强,所以班主任在监督指导过程中应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信任与信心,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坚定他们对学习乃至于其他各方面的信心。说实话,曾经对一些学品、人品的比较差的学生,我也有过厌烦,甚至想放弃他们的时候,给他们下个定论:“朽木不可雕”。每当这时,一些名优教师的事迹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对我的触动很大。著名的化学家瓦拉赫小时候,他的老师普遍认为他长大必定一事无成,唯独一位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细心,具备研究化学的素质。在这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研究天赋得以凸显,最终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我们的学生虽不敢肯定将来能成为什么家,但也极具有可塑性。作为老师怎么忍心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班上的黄XX,头脑比较灵活,家境比较富裕,几乎所有富裕家庭子弟的毛病在他的身上都能找到。为此我抓住这些特点,把所有的缺点当作优点,把批评教育与学科辅导相结合,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基本上朝着虽不成才也成人的方向发展。
四、用耐心“守望”学生
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生有问题是常态,班主任对他们一定有“耐心”,不断从学生的思想认知、学习态度、遵规守纪、安全等等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不断的激励、鼓舞、唤醒他们,对他们守望相助,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的快乐。
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不能凭主观臆测去评价学生与事情,而要主动耐心的对其进行教育转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过去,我们班上总是有几位同学完不成作业,不交作业,就连考试也不认真,英语口试时还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英语老师找我要求我处理该学生。当我得知这些问题后,找到这些学生,耐心询问,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得知是英语教师讲课语速快,没有听清,学生有些小情绪,他们才这样做的。
得知这一情况,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XX同学,老师想了解一下,你最近是不是有心事?”学生说“也没有”“那英语口语考试怎么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呢”他支支吾吾的低下了头,估计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顺势说道:“老师每天辛苦的备课、上课,而你却不听课,不完成作业,甚至还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你的这种做法对得起老师的辛勤付出吗?这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你知道吗?……”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这些学生深感内疚,并主动去英语老师承认错误,决心好好学习。该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出:“心”正,则心顺;心顺,则心宽;心宽,则事通的道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定“心”植德育,期待用元气满满的“心”,去播撒、培植、浇灌、守望,静待每一个朵“心”花绽放。德育工作,小则立身成人,大则兴族强国。德育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五、将情感渗透在德育中
爱和关怀是初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学生眼中的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有一定的距离感,这种长久以来的错觉需要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去改善,因为只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将德育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德育渗透在生活与教学中的每一处细节,尤其体现在学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上,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不要急于批评,而是用生活中的案例或者历史小典故来引导和指正学生的不足之处,避免由于语言和神态上的严厉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拉开距离,而是用耐心和爱去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六、用“实践”落实德育
学生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校内进行的,但也有少部分活动在校外进行。班主任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参与校外文体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意义。一般来说,组织学生举办的活动有:体育类活动、文娱类活动、美术类活动、参观教育类活动、社会服务类活动等。举办直观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有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竞争意识,又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
结语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通过有效方式来渗透德育,其效果要比单纯的依靠德育学科优势明显,因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单纯的依靠德育课程就能完成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提升品德修养的意识,将德育工作深入到每一个细项中,给学生创造健康的德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大位.现行初中学校管理模式及其改进探析[J].学周刊,2016(06).
[2]徐友珍.现阶段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
[3]海容.真善美的道德力量[J].教学天地,2017(5):4-5.
[4]李伟文.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初探[J].读写算,2019(4):26.